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心理学
3.意志行动的发展与幼儿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
意志是成体系的活动,其产生和进行的过程,包含着复杂的、成体系的心理结构。意志体系的形成取决于行动动机的组织程度,动机的体系决定人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动机体系是变化发展的,不同年龄、不同场合,动机的关系可以发生变化,不同动机的主次地位可以发生转换,但意志活动总是与动机体系相联系,主要地位的动机决定意志行动的目的和方向。 二、幼儿意志行动动机和坚持性的发展 (一)幼儿意志行动动机的发展 1.自觉的行动目的开始形成
幼儿期是自觉行动目的开始形成的时期,其发展经过是:缺乏明确目的;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从意志行动开始发展的时候,就要使幼儿把意志能力和良好意志品质结合起来,防止任性等不良意志品质产生。
2.动机和目的的关系出现间接化
根据动机与目的关系之不同,可把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幼儿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学习和劳动活动的出现,产生了间接动机。当儿童正式人学以后,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时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的动机是成为建设祖国的人才。幼儿期是动机和目的关系开始出现间接化的时期。 (二)坚持性的发展
坚持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地自觉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动。在坚持性中,可以看到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水平及其作用,又可以看到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和状况。
①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研究证明,1岁半至2岁的儿童,已经出现坚持性的萌芽。幼儿的坚持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②幼儿坚挣|!生发展的关键年龄。3岁幼儿坚持性的发展水平很低,在某些条件下,能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但是行动过程不完全受行动目的所制约,坚持时间极短。在实现目的过程中,困难、枯燥会使他们失去坚持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行动。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根本不能接受坚持性任务。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在4~5岁,坚持性发展变化最迅速的年龄,也是其受外界影响波动最大的年龄。
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在儿童生长的不同时期,各种因素对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所起的作用又不完全相同。 (1)遗传因素
儿童身体发展是以遗传素质为基础的。遗传素质对儿童动作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 (2)成熟因素
儿童动作发展有生理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如果抓住时机,在儿童最容易掌握某种动作的时候,促进其发展,则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教育和练习
成熟只是提供一种生理上的可能性。在成熟的时间范围内,练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激发动机
婴幼儿自身的积极性,是促进其动作发展,特别是意志行动发展的主要力量。 ①兴趣。兴趣性强的活动,幼儿坚持性行为显著高于兴趣性弱的活动。 ②鼓励和增加信心。成人的态度对幼儿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至关重要。孩子自发地活动、尝试进行各种动作的需要,在尝试的探索中获得各种成就感。 ③幼儿自己的态度。幼儿对于行动的态度,影响到他的意志行动。同时,幼儿对行动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其水平的提高,而与同伴的比较,对幼儿的意志行动也起着干扰或促进的作用
一、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一般说来,人们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当机体的某种生物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第二,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第三,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信号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向他人表达、传递自身需要及其状态(如愉快、愤怒等)的信号。这种信号功能主要通过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及言语来实现。 4.感染作用
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三)情绪与身心健康
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情绪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健康又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人的健康可以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幼儿期也存在着情绪健康的问题。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不要给幼儿过重的压力,使之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乐于与他人交往。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1.原始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新生儿哭、安静、四肢划动等,可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其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身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都可引起情绪反应,不同民族的婴儿有共同的基本面部表情模式,说明原始情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怕、怒、爱。 2.情绪的分化
婴儿情绪的发展表现为情绪的逐渐分化。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的、不分化的,1岁后逐渐分化,两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各种情绪体验逐渐丰富和深刻,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1.情绪的易冲动性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5~6岁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加强。
(1)道德感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幼儿的自豪感、羞愧感、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也都发展起来。 (2)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