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龙隧道边仰坡防护施工方案
沿德高速公路第5合同段青龙隧道洞口边仰坡防护
一、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交通部相关规范、规程、标准
(2)、《贵州省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沿河至德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3)、《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隧道工程)》(交通部) (4)、已批复的我标段的《沿德5 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本企业施工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6)、现场调查资料。 1.2工程概况
青龙隧道为一座分离式长隧道,左洞ZK45+870—ZK46+875,长1005m,右洞YK45+915—YK46+902,长987m,左洞III级围岩763m,Ⅳ级围岩135米,Ⅴ级围岩97米;右洞III级围岩680m,Ⅳ级围岩200米,Ⅴ级围岩102米。青龙隧道设2处人行横道,1#横洞洞长23.5 m,所处围岩类别为Ⅲ级;2#横洞洞长26.63 m,所处围岩类别为Ⅲ级;无车行横道。左、右线进出口均设5m明洞(端墙式),单洞净空(宽X高):10.25×5.0m。 1.2.1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场区地处贵州东北部,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接壤部位。位于沿河县境内,隧道横穿山林,进口位于山间冲沟边缘;出口位于斜坡地带。隧道区属构造溶蚀、剥蚀型低山地貌,地表受溶蚀、剥蚀作用强烈,地势起伏较大。场区海拔777.3~1036.2m,相对高差258.9m;隧道轴线通过段最高海拔951.23m,最低海拔815.20m,相对最大高差136.03m。隧道区基岩大部出露,地表植被发育,多为
沿德高速公路第5合同段青龙隧道洞口边仰坡防护
灌木,进口段为居民区。隧道进出口处离公路较近,交通方便。 (2)水文、气候
场区属长江流域之乌江水系。隧道出口有一溪流通过,流量约2l/s,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影响大。
区域内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不甚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无霜期达295天,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 左右,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左右。年降雨量900~1500mm,年均降雨量1180mm,一般五月至七月间和十月份雨量较多。全年日照时数为1115.4小时。气候特点是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 (3)工程地质条件
地层岩性:场区覆盖层为残坡积层粘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 地质构造:区内属于扬子准地台八面山褶皱带武陵山系的一部分,为新华夏系构造——土地坳背斜东南翼。经地质调绘,场区无断层通过,综合地层产状为144度∠60度。强风化岩体节理很发育,节理状以288度∠31度、10度∠70度为优,为张型节理,张开度1~2mm,体积节理数6条/m3。
抗震设计参数:本项目属地震烈度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综合评定场地类别为II类。
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①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残坡积层粘土:黄色,可塑状,隧道零星分布,厚度0~8.0m.
残坡积层块碎石土:灰褐、褐黄色,稍密,块石含量60%,粒径20mm~
沿德高速公路第5合同段青龙隧道洞口边仰坡防护
500mm。
②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隧道区下伏基岩为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根据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特征、硬度与完整性,结合钻探岩芯及其钻进快慢将隧道区基岩划分为强、中风化两层。
强风化白云岩:灰色、灰黄色,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较硬,岩芯呈砂状,厚度约1.5~3.0m。
中风化白云岩: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岩石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质较硬。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少量柱状。 (4)水文地质
地表水:隧道贯穿丛状山岭,不存在对隧道建设和运用有影响的地表水发育,隧道右侧40m外可见一处冲沟,冲沟常年流水,但对隧道没有影响,可作为隧道洞顶一侧的排水通道。
地下水:根据调查,隧道区为白云岩分布区,地下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基岩裂隙水为隧道区主要地下水类型。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层裂隙内,地下水主要沿裂隙接受渗入式补给,该含水岩组地下水接受渗入补给后,沿溶蚀裂隙运移在坡体下部出露,部分形成季节性泉点。 1.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范围为:沿德高速公路第5合同段青龙分离式隧道进、出口洞口边仰坡防护工程。
本方案内容主要侧重于对分离式隧道洞口边仰坡防护的保证,未涉及的各种施工技术要求,严格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执行。
沿德高速公路第5合同段青龙隧道洞口边仰坡防护
1.4
二、图纸设计要求 2.1图纸要求
2.1.1隧道明洞临时边仰坡、成洞面、边仰坡根据现场开挖的情况适当设置锚网喷,喷C20砼厚10cm,ф6.5钢筋网(间距为20*20cm),ф22砂浆锚杆(长4m,间距为1.2*1.2m)。
2.1.2洞口边仰坡率应与洞外路基协调一致,隧道施工完成后对外露的临时边仰坡进行绿化,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1.3隧道左幅进口端为高挖方段,三级边坡,其余,进口右侧、出口左右侧边坡均为一级边坡,开挖边坡坡率1:0.75。进口端三级边坡ф22砂浆锚杆加强为长度6m,间距1.2*1.2。 三、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3.1资源配置
3.1.1劳动力组织配备
根据现场情况和生产需要配备生产副经理1人,组织隧道边仰坡施工生产,施工技术人员2人,试验人员2人,安全管理人员1人,质检人员1人,施工作业队25人,作业队生产管理人员1人。
3.1.2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已按合同要求进场,后续将按施工部署计划有序进场。拟计划投入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名称 挖机 型号 1m3 数量(台) 1 备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