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特岗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5)-精品(优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教师角色定位描述不恰当的是( ) A.教师应是引导者和设计者 B.的管理者 C.学生的主宰者
D.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
2.总是“一条道走到黑”“不见黄河不死心”,这与意志的( )品质相反。 A.自制性 B.坚韧性 C.自觉性 D.果断性
3.新手型教师到讲师型教师的成长历程不包括( )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课堂 D.关注学生
4.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方法不包括( ) A.个别答疑 B.课外阅读指导 C.布置作业
D.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5.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6.创造性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求同思维 C.直观思维 D.聚合思维
7.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8.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进程是( ) A.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快,逐渐减慢 B.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慢,逐渐加快 C.在学习后很久开始,最初快,逐渐减慢 D.在学习后很久开始,最初慢,逐渐加快
9.阶段性班级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工作型和( ) A.竞赛型 B.自主型 C.小组型
) D.特殊型
10.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11.(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教师反思 B.教育研究
C.教师叙事 D.教学案例
12.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的类型不包括( ) A.玩乐型 B.学习型
C.人际吸引型 D.领导型
13.( )是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录音带、录像带、广播电视节目等。
A.教科书 B.教材 C.书本 D.习题集
14.关于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维果斯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两种,分别是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B.低级心理机能是动物和人都有的,而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 C.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仅能通过教学实现
D.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同周围人的交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 15.下列不属于教学过程设计要求的是( ) A.要有充分的学情分析 B.要有科学的教材分析 C.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D.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
16.知识学习的完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不包括( ) A.理解阶段 B.提出假设
C.保持阶段
D.迁移和应用阶段
17.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呈( )关系。 A.正比例 B.反比例
C.倒U型 D.U型
18.( )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之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9.( )是指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实践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学业成功失败的原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 A.努力程度 B.任务难度 C.运气
D.能力
21.教师的义务不包括( )
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C.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D.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22.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不包括( )
A.多元智能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后现代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23.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 ) A.学生学业的评价 B.学生能力的评价 C.学生成绩的评价 D.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
24.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情感教学理论的典型代表是( ) A.罗杰斯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华生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是( ) A.自我意识正确 B.社会适应良好 C.人际关系协调 D.情绪积极稳定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情绪记忆 D.形象记忆
3.一个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其中努力程度是( ) A.内部的 B.不稳定的 C.外部的 D.可控制的
4.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几种类型,它们分别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5.新课改倡导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三级管理办法,此处的“三级”指的是( )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教师
三、名词解释 1.启发性原则 2.课程 3.后摄抑制 4.过度学习 5.自我意识 四、辨析题
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4.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五、简答题
1.请简要回答主要的教学原则。 2.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3.简述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六、论述题
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七、案例分析题
1.材料:(1)教师对班级部分同学的提问毫无意识。 (2)教师更容易对部分同学关注、鼓励。
(3)教师只对班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同学关注。
分析产生这几种情况的原因。针对这几种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教学过程民主化?
2.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成了剧本。第二天,我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有的同学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谈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请我帮忙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