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GB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表B.1.3 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
掺量 粉煤灰(k1) 矿渣粉(k2) 0 1 1 10% 0.96 1 20% 0.95 0.93 30% 0.93 0.92 40% 0.82 0.84 注:表中掺量为掺合料占总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 B.1.4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可按下式计算:
(B.1.4)
式中: T(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绝热温升(℃); W——每m3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 m3);
C——混凝土的比热,一般为0.92~1.0〔kJ/(kg.℃)〕; ρ——混凝土的重力密度,2400~2500(kg/ m3);
m——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0.3~0.5(d-1); t——混凝土龄期(d)。
B.2 混凝土收缩变形值的当量温度
B.2.1 混凝土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可按下式计算:
(B.2.1)
式中:
——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
——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取
3.24×10-4;
M1、M2、…M11 ——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可按表B.2.1取用。 B.2.2 混凝土收缩相对变形值的当量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B.2.2)
——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度;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 1.0×10-5。
B.3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B.3.1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B.3.1-1)
式中:
——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一般近似取标准条件下养护28d的弹性量可
按表B.3.1取用;
φ ——系数,应根据所用混凝土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时,可近似地取
0.09。
β ——混凝土中掺合料对弹性模量修正系数,取值应以现场试验数据为准,
在施工准备阶段和现场无试验数据时,可按表B.3. 2计算。 表B.3.1 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龄期为28天时的弹性模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C30 C35 C40 B.3.1 掺合料修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混凝土弹性模量(N/mm2) 2.80×104 3.0×104 3.15×104 3.25×104 β=β1·β2 (B.3. 2)
式中:β1——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调整修正系数,可按表B.3. 2取
值;
β2——混凝土中矿粉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调整修正系数,可按表B.3. 2取值;
表B.3. 2 不同掺量掺合料弹性模量调整系数 掺量 粉煤灰(β1) 矿渣粉(β2) 0 1 1 20% 0.99 1.02 30% 0.98 1.03 40% 0.96 1.04 B.4 温升估算 B.4.1 浇筑体内部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可采用有限单元法或一维差分法。 B.4.2 有限单元法可使用成熟的商用有限元计算程序或自编的经过验证的有限元程序。
采用一维差分法,可将混凝土沿厚度分许多有限段Δx(m),时间分许多有限段Δt(h)。相邻三点的编号为n-1、n、n+1,在第k时间里,三点的温度Tn-1,k、Tn,k及Tn+1,k+1,经过Δt时间后,中间点的温度Tn,k+1,可按差分式求得:
式中:
——混凝土的热扩散率,取0.0035m2/h。
(B.4.2)
ΔTn,k ——第n层热源在k时段之间释放热量所产生的温升。
B.4.3 混凝土内部热源在t1和t2时刻之间释放热量所产生的温差,可按下式计算:
(B.4.3)
B.4.4 在混凝土与相应位置接触面上释放热量所产生的温差可取ΔT/2。
B.5 温差计算
B.5.1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B.5.1)
—— 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
——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可通过温度场计算或实测求得(℃);
——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表层温度,可通过温度场计算或实测求得(℃);
B.5.2 混凝土浇筑体的综合降温差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B.5.2)
——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在降温过程中的综合降温(℃); ——在混凝土龄期为t内,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可通过温度场计算或实测求得(℃);
——混凝土浇筑体达到最高温度Tmax时,其块体上、下表
层的温度(℃);
——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
——混凝土浇筑体预计的稳定温度或最终稳定温度,(可取计算龄期t时
的日平均温度或当地年平均温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