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450/750V 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需“CCC” 认证标志。 3.2.2 每根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轴应完好无损。
3.2.3 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无明显皱榴和扭曲现象。橡套、塑料电缆外皮及绝缘层元老化及裂纹。
3.2.4 电缆的其他附属材料:电缆盖板、电缆标示桩、电缆标示牌、油漆、酒精、汽油、硬酸脂、白布带、电缆头附件等均应符合要求。 3.3 工艺流程
3.3.1 直埋电缆敷设工艺流程
(1)直埋电缆敷设工艺流程
(3) 排管内电缆敷设工艺流程
(4)电缆沟内及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工艺流程
3.4 操作要求 3.4.1 直埋电缆敷设
3.4.1.1 电缆直埋敷设是沿已选定的路线挖掘沟道,然后把电缆埋在地下沟道内。因电缆直埋在地下,不需要其他设施,故施工简单,造价低,电缆散热好。一般在电缆根数较少,敷设距离较长时多用此法。 3.4.1.2 电缆的埋设要求
(1)电缆的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损伤、化学作用、振动、热影响、虫鼠等的危害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2)电缆的埋深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 ,只有在引人建筑物、与地下建筑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埋浅些,但应采取保护措施。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措施(如加套管)。 (3)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的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距离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303-2002)的相关要求。
(4)电缆经铁路、公路、城市街道、厂区道路时,应敷设在坚固的保护管内。管顶距障碍物不小于1m ,管的两端伸出道路路基边2m. 伸出排水沟0.5m,
(5)直理电缆的上下方需铺不小于100mm 厚的软土或沙层,并盖于混凝土保护管或砖,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3.4.1.3 电缆敷设
(1)清理沟内杂物,在沟底铺上100mm 厚的软土或沙层,准备敷设电缆。
(2)电缆敷设可用人力拉引或机械牵引,当电缆较重时,宜采用机
械牵引,当电缆较短较轻时,宜采用人力牵引。
(3)电缆机械牵引:常用慢速卷扬机直接牵引如图所示,一般牵引速度为 5~6m/min,在牵引过程中应注意滑轮是否翻倒,张力是否适 当。特别应注意电缆引出口或电缆经弯曲后电缆的外形和外护层有无刮伤或压扁等不正常现象,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电缆机械牵引示意图
(4)人工拉引电缆:电缆的人工拉引一般是人力拉引、滚轮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见图:人工拉引电缆示意图
(5)电缆敷设时,应注意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及电缆本身的要求。
(6)电缆放在沟底时,边敷设边检查电缆是否受伤。放电缆的长度不能控制得太紧,电缆的两端、中间接头、电缆井内、电缆过管处、
垂直位差处均应留有适当的余度,并作波浪状摆放。
(7)回填土前,应清理积水,进行一次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土,并进行分层秀实。
(8) 埋标志桩:电缆回填土后,作好电缆记录,并应在电缆拐 弯、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处设置明显方位标桩,直线段每隔100m 设标志桩,标志桩可以采用C15 钢筋混凝土制作,并且标有“下有电缆”字样。标志桩露出地面以15cm 为宜。
标志桩示意图
(10) 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物处,进入室内的电缆管口低于室外地面者,对其电缆管口按设计要求或相应标准做防水处理。 3.4.2 桥架内电缆敷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