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5:16:17

B.袁盎曾劝文帝坚守君臣礼节,不要对周勃礼遇过厚,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谓公私兼顾。受宠的宦官赵同常常加害袁盎,于是袁盎找机会当面羞辱了他,但因袁盎所言符合礼制,文帝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孝文帝与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举行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文帝也很恼怒。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答:

(2)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答: 8、课内文言文翻译(6分)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译文: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

野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③。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定居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②三城戍:岷山三城的堡垒,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 5 -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分古体和近体,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前三联皆对仗工整,不同于常见的中间两联对仗,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扣题中“望”字,视角由近及远:从终年积雪的岷山、重兵驻防的三城到清澈见底的锦江和横跨江面的万里桥。

C.颔联的“海内风尘”指战乱,切合首联的“三城戍”;“天涯涕泪”切合与离别相关的“万里桥”。

D.尾联最后点出深沉的忧虑: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E.此诗前三联写“野望”,由向内审视转为向外观察,尾联才指出由这一变化的原因,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10.诗中蕴含着诗人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三)名句名篇填空(6分) 11、

(1)《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 ,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幕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3) ,志在千里(《龟虽寿》)

(4)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3题(30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麻鞋之歌 叶梓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

- 6 -

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麻成为一双麻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为了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只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

- 7 -

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都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的。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开篇就引用天水谣,既扣合了标题,又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

B.那些所谓爱美的女子,宁愿抛弃精致的麻鞋,而去穿一双走起来发出响亮的声音的高跟鞋。作者对这些人充满了鄙夷,认为她们背弃了传统。 C.文中写清水县草川乡一位老人编麻鞋的情景,既描写了一双麻鞋诞生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也表达了作者对老人深深的敬意。

D.文中说清水麻鞋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这些正是清水麻鞋显现出文化情趣的表现。

E.文章赞颂麻,赞颂编麻鞋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尊重与留恋,对现代文明的唾弃。

13.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4.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吴冠中:飞向天堂的铁骨风筝

吴冠中先生于6月25日晚11点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突然的噩耗不仅震动了美术界,也叩击着普通民众的心灵。

- 8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B.袁盎曾劝文帝坚守君臣礼节,不要对周勃礼遇过厚,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谓公私兼顾。受宠的宦官赵同常常加害袁盎,于是袁盎找机会当面羞辱了他,但因袁盎所言符合礼制,文帝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孝文帝与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举行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文帝也很恼怒。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答: (2)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