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5:14:22

树德中学高2016级第一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将选择题1-6题,12题,15题及18-20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序号下面。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时见?又一波雾霾汹涌来袭??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以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

霾和雾有所不同。?雾?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雾浓云??雾失楼台?之类吟咏,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霾就不同了。虽说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按当下民间流行的通俗说法,就是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

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这是霾给人的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阴沉沉的,灰蒙蒙的,满天烟尘。近来竟与?雾?组合成?雾霾?而频频见诸报端。词典中不见?雾霾?这个词,只有?霾雾?(如《后汉书· 郎凯传》?霾雾蔽日?)和?风霾?(如《魏书·崔光传》?昨风霾暴兴?),此外还有?尘霾??沙霾??黄霾?等。虽然词典中不见?雾霾?一词的身影,但它却在2013年?荣升?为年度热词。

从形式上看,热词?雾霾?是旧词?霾雾?的倒序,但词义的重心却因此起了变化。?霾雾?原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就成了?霾?。

?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贞兹雨不霾?之类的记载,可见霾很早就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了。前人对霾的认识,从《尔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释义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其中汉刘熙《释名· 释天》的释义相对比较全面:?风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雨?在这里读为yù,作动词?降

- 1 -

下?讲,意谓大风扬起的尘土从天而下就是霾。因为空中满是尘土,所以刘熙说霾的天象是?晦?,天色像物体被蒙上了尘土一样昏暗。《晋书 ·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可见,满天尘土的?霾?,与雾不同,可以持续多日,甚至长达一个月。《元史》也有至元六年(1340)腊月?风霾蔽都城数日?的记载。

?霾?字从结构上说,是?从雨貍声?。义符是?雨?,说明是一种天象无疑。只是为何要叫?霾??表声的?貍?是否也有什么特殊含义?

《字汇补· 雨部》说:?霾,与埋通,瘞(yì,掩埋)也。??霾?之尘土蔽物,有似掩埋,所以古籍多有借作?埋?的,如《楚辞· 国殇》中?霾两轮兮絷四马?之?霾?。?霾?与?埋?是可以互相通用的。?貍?现在的读音是lí,是?狸?的异体字,指一种野猫。原来的读音为mái。原来,表示掩埋义的汉字,最初并非?埋?,而是?貍?。据说,?貍?之有?埋?义,是因为野猫善于藏伏的缘故。后来,又另造?埋?字,于是?貍于草中?就变为?埋于土中?,?埋?也由此替代了?貍?,而成为表掩埋义的规范字。就?霾?字而言,之所以借?貍?表声,恐怕也是因为?貍?原有的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霾是一种天象,它不仅毫无美感,而且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污染。

B.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的问题,由此可见,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的身体健康。

C.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霾的这些称号与霾给人的视觉感受有很大关系。

D.“雾霾”是个新词,在以前的词典中见不到它。但“雾霾”近来频繁见诸报端,并在2013年成为年度热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雾与霾虽然同是自然天象,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雾柔美朦胧神秘而霾没有雾的这种美感。

B.热词“雾霾”与旧词“霾雾”,虽然只有次序的颠倒,但词义重心却因此起了较大的变化。

- 2 -

C.“霾雾”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成了“霾”。

D.“霾”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的记载。这说明“霾”很早就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尔雅》《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它们对“霾”的释义几乎是一样的。

B.《晋书 · 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这句话意思是说,“霾”尽管持续时间长短不同,但尘土中夹杂着未能湿透衣服的小雨。

C.“霾”是个形声字,义符为“雨”,说明是一种天象,声符为“貍”,说明“霾”的读音。

D.“霾”借“貍”表声,除了取其声音外,也可能是因为“貍”有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

二、古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8题。(25分)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

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 3 -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整理标点本)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之“侯”是古代爵位名,它是春秋五等爵的第一等。秦汉时代,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为列侯和关内侯两等。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可以由朝廷赐予,也可由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 C.参乘,指陪乘或陪乘的人,《鸿门宴》中,樊哙给沛公担任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为参乘或车右。

D.皇后,皇帝的正妻,是后宫众妃之主。古代皇后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后来他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被调至外地任职。

- 4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树德中学高2016级第一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将选择题1-6题,12题,15题及18-20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序号下面。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时见?又一波雾霾汹涌来袭??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以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 霾和雾有所不同。?雾?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雾浓云??雾失楼台?之类吟咏,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霾就不同了。虽说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按当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