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凤州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成员:略 主备人:邢长安 审核:
学生姓名: 班级: 使用时间: 【课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继续了解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艾萨克?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导语: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2分钟)
二、预习导学:(导语:阅读课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看注释或查字词典识记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15分钟)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请先不看书)。 遗骸( ) 蟾蜍( ) 褶皱( ) 劫( )难 陨( ) 石 ......骨gé( ) zhě( ) 皱 追sù( ) xié( ) 带 遗hái( ) ...... 2、解释词语(可看书或查资料,理解识记)。
劫难: 天衣无缝: 致密: 追溯: 3、两篇短文的内容分别是: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三、深入学习,合作探究:(18分钟)(导语: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弄清下
面的问题)
1、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了什么事理?(自学)
2、“恐龙无处不在”,初看标题,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恐
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 的发现来证明“ ”学说的科普论文。(自学)
3、第8-11段简明地介绍了“ ”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 。地球在四十多亿年的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 过多次”,由于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太长,它们恰好经历了一个 由合而 的过程,成了地质演变历史的见证。(自学)
4、(速读12-15段)“每一个大陆都 着自己的 而去”。 南极大陆,这个也曾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之舟”,由于它驶向了地球的极地而“最后成为 ”,导致搭乘这班航船的大部分生物 ,恐龙不过是它们之中较为显赫的。第15段,以“ 这一理论(即“ 构造”理论或者说“大陆 学说”)提供了 ”,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自学)
5、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例子?
【存在问题】学了本文后,你还存在什么问题?请你写在下面。(3分钟) 【课堂小结】你感觉你这节课学习的如何?请你用一句话把你这节课的表现总结一番。(2分钟)
【学科长评价】
【教学后记】
凤州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成员:柳红菊、雷晓梅、杨动力 主备人:邢长安 审核:
学生姓名: 班级: 使用时间: 【课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2、领会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本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 一、课堂导学:
(一)读题思题,导读导究。(3-4分钟)
这则短文的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文章的题目通常对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被压扁的沙子”这个标题,你猜想本文会写些什么呢?(思考交流) 可能会介绍:“沙子 ?”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 的?”之类的问题吧。?
本文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
(二)浏览文章,感知内容。(速读圈画,5-6分钟;做下列题,4-5ˊ。指名回答交流3-4ˊ。)
1、文章是介绍沙子的知识吗?(先做肯定或否定,再进一步回答“是介绍什么科学知识”。)
2、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是恐龙灭绝的原因,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偏离主题了?我们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会不会更好?
(三)精读课文,讨论交流。(带着问题重点阅读相关段、句,勾画批注,归纳讨论交流。)
提示:一般文章每个段落中都有概括性、提示性的文字或语句,在阅读中画出这样的内容可以帮助你提炼文章主要信息,快速准确的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所以说,圈点勾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3.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4.本文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他的观点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推论出来的?
(四)比较探究,小结全文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
域产生影响。”怎样理解这两句话?(提示:联系这两篇短文的内容作为示例,然后可进一步联系拓展。)
二、巩固练习(“温故而知新”。要求和提醒:先不看任何资料独立做,做完后可自查纠错。) 1.给加横点的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追溯( ) 鸟臀目( ) 两栖动物( ) .....
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了 ;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也不同。
三、课内阅读:读第1-5自然段,完成下面3-6题。 3、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4、第2-4段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② ;其依据分别
是 。 5、第2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6、第3段文字运用了 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
四、拓展延伸:恐龙是到底怎么灭绝的?请你查阅各种资料,来阐述你的观点。 【课堂评价】
评价方式 评价人 课堂表拓 展 总 现 评 学生自评 同学互评 老师总评 【教学后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