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18-2019学年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8分) 1.【答案】 略 【考点】字形
【解析】【分析】先观察每个汉字的结构特点,总体来讲把汉字写得方正大方、舒展开来。比如:
吹,左边口字旁稍微比右边要小一些。搅,右边,上面应该是学子头,不能写成常字头,下面是“见”,不要写成“贝”。
【点评】本题考查书写汉字的能力。汉字不但要写正确,还要写得美观、规范。所谓正确指的是没有错误笔画,所谓美观指的是间架结构布局符合汉字本身特点,所谓规范指的是笔画要到位,大小适中。比如,魔,广字框一定要像搭好的棚子,足够下面的部件林、鬼栖身。 2.【答案】 蘸;衔;藤;锻;澡;鸿 【考点】拼音,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蘸酱:蘸酱菜是一道东北特色菜,可以生食或蒸煮,蘸酱即可食用。它的特点是油烟少,取材随意丰富。
头衔:一般用来指官职、学位等称号。是附着在一个人名当中,用以表达对该人物的敬仰或用以标志该人物所具备的某种身分、专业或学术资格。注意,衔,双人旁,中间是金字旁。
另外注意,鸿,三点水旁,中间是工字旁。 故答案为:蘸;衔;藤;锻;澡;鸿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拼读、拼写能力。先连起来读一读音节和汉字,看词语是什么意思。然后结合音、形、义,确定需要写什么汉字即可。注意同音字的辨析,平舌、翘舌的区别等。
3.【答案】 (1)0 (2)1 (3)0 (4)1
【考点】拼音,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1)削,多音字。xuē,义同“削(xiāo)”。 蕊,ruǐ,形声字,读音同它的声旁“惢”。 (3)枞,应该读cōng,一声。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词读音的辨析能力。首先读一读词语,看是什么意思,在平时哪些句子里出现过,又是怎么读的,然后根据所给音节的声调、声母、韵母具体分析正确与否。 4.【答案】 (1)1 (2)0 (3)0 【考点】成语
【解析】【分析】(1)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用来形容废弃工厂出现锈铁这种很正常的现象,使用正确。
(2)游手好闲:游荡成性,好逸恶劳。游手:闲着手不做事。不符合表哥的特征,对象误用、褒贬颠倒。
(3)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不能用于小明单个人身上,对象误用。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首先读一读句子和划线词语,在理解词语意思和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句子在表达什么意思,划线词语是否适合句子的需要,包括使用对象,感情色彩、是否词义重复等方面的分析。 5.【答案】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2)劳动时,老师和男同学干重活,女同学干轻活。 (3)如果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就会兴旺发达。 【考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去掉反问词“难道”,去掉否定词“不”,问号变成句号。 (2)大同学、女同学,两个概念混乱,应该将“大”改为“男”。 (3)前后属于假设关系,用“如果……就……”连接即可。
故答案为:(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2)劳动时,老师和男同学干重活,女同学干轻活。(3)如果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就会兴旺发达。
【点评】(1)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将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去掉反问词、语气词、加上或删除否定词,问号变句号即可。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先读一读句子,看有什么不通顺的地方,然后具体分析属
于哪种病因,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即可。
(3)本题考查对关联词的运用。先分析句子前后之间的关系,比如看是否属于递进关系,或者假设关系等,然后选用能表达这种关系的关联词即可。 二、积累(20分) 6.【答案】 贯;荒;隔;标 【考点】词义,成语
【解析】【分析】鱼贯而入: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贯,连贯,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
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落荒,离开大路,向荒野逃去。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注意,隔,右边是“鬲”,里面是一横。
标新立异: 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标,提出,写明的意思。 故答案为:贯;荒;隔;标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识记。先读一读提示部分,看能想到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成语是长期以来人们定俗成的短语,所以它们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解答本题需要平时熟悉这些词语及其大意。 7.【答案】 (1)0 (2)1 (3)1 (4)0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回忆《塞上听吹笛》原文可知, “雪净胡天牧马还”的下一句是“月明羌笛戍楼间”。 因为作者先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
(2)回忆《题李凝幽居》原文可知,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所以 “过桥分野色”下一句是“移石动云根”。
(3)整首诗大意为: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可见, “半入江风半入云”的上一句是“锦城丝管日纷纷”。
(4)整首诗的大意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
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可见, “春风送暧入屠苏”的下一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识记。解答本题需要对原文有整体的理解。另外注意古诗句上下句式往往对偶、意义相互关联。
(1)“雪净胡天牧马还”下句是“月明羌笛戍楼间”。出自《塞上听吹笛》,作者高适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2)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李凝幽居》。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3)出自《赠花卿》,作者杜甫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责,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这里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属于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4)出自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8.【答案】 (1)观千剑而后识器 (2)不应该随意虚掷 (3)使卵石臻于完美的
【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形容掌握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
(2)作者把守信比作是人生的一项财宝,不应该白白地丢弃、扔舍。
(3)句子通过卵石的形成过程,说明自然美比人造美更好。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自信,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耐心,这一切会使他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故答案为:(1)观千剑而后识器;(2)不应该随意虚掷;(3)使卵石臻于完美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
(1)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