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普通地质学》教案

《普通地质学》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8 1:10:51

1、太古代 最古老的地层-原始菌类生物。

2、元古代 古老地层-震旦系-以中国古名命名-角石。 3、古生代 古老生物大量发育时代。 早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寒武纪 英国地名-三叶虫。

奥陶纪 英古民族-鹦鹉螺、笔石。 志留纪 英古民族-鱼类、生物上岸。 晚古生代(鱼类和两栖类时代):

泥盆纪 英国泥盆郡-鱼类、两栖类-鳞木、蕨类植物。 石炭纪 英国命名,地层富煤-爬行类 二叠纪 德国乌拉尔山,分两层-爬行类 4、中生代(陆上爬行类动物时代): 三叠纪 德国南部,分三层-卡氏兽 侏罗纪 法瑞交界侏罗山-恐龙、始祖鸟 白垩纪 英吉利海峡北岸-鸟类 5、新生代(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盛)

第三纪(哺乳动物时代) 红土为特征-哺乳动物化石。

第四纪(人类时代) 黄土为特征-哺乳动物化石及人类活动遗迹。

本章重要地质学术语

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同位素年龄、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化石、标准化石、母体同位素、子体同位素、地质年代表、宙、代、纪、世、宇、界、系、统、群、组、段。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结构

7-1:地震的基本概念 一、地震概况:

1、震源 地下发源地。

2、震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点。

3、震级 距震中100km 处由标准地震仪记录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对数值,单

位μm。

4、烈度 对地面破坏的程度,分12级。 二、地震的类型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90%以上。 火山地震 火山喷发形成-7%。

陷落地震 地下溶洞塌陷形成-3%。 按震源深度分为:深源地震 300-700km。 中源地震 70-300km。 浅源地震 小于70km。 7-2:地震波与地震仪

一、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

1、纵波(P) 速度最大,引起地表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2、横波(S) 速度中等,引起地表水平振动,只在固体中传播,破坏性较强。

13

3、表面波(L) 纵波和横波在地面的合成。

特点:沿地表滚动式传播,波速慢、振幅大、破坏性强。 二、地震仪:基本原理是利用悬挂物的惯性,记录地震曲线。 1、机械式地震仪:张衡-侯风地动仪

2、电磁式地震仪:电磁感应-电脑-数字化 7-3:地震分布

一、环太平洋地震带 二、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三、洋脊地震带 四、我国地震带:

中部地震带:贺兰山-六盘山-秦岭-龙门山-川西滇东一线分东、西两区。 西部地震带:分西北和西南两区。 7-4:地震预报及预防

一、预报方法:地电、地磁、地应力、重力、地温、地下水氡含量、地下水化

学成分及清洁度。地光、地声、极光、天气、动物异常等。

二、预防思路:逐步释放地层积聚的能量。 7-5:地球的内部结构

一、主要以地震法划分为 1、地壳 主要为各种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高山区60-70km,平原20km,

洋底5-10km。以不连续的孔德拉面分为两层上部为花岗岩层,下部为玄武岩层。地震波速6km/s变为6.6km/s。

莫霍洛维奇面(M面)地壳和地幔界面,地震波速 6-7km/s变为8.1km/s。 2、地幔 以推测密度分为两层

上地幔 认为由超基性岩组成,3.5g/cm

下地幔 推测Fe、Mg含量更高,压力更大,密度4.6-5.5g/cm 古登堡面 地幔和地核的界面,地震波速13.64km/s变为8.1km/s。 3、地核 以过渡带分为两层

外地核 S波不能传播-液态。10-11g/cm 内地核 由Fe、Ni组成-固态。14-16g/cm 二、均衡原理

1、莫霍面与地势(海拔)成镜像关系。 2、英国学者艾利-浮力原理-山根假说。 3、均衡原理 以补偿基准面为标准,基准面上岩块重量应该相等-对基准面下

的压强应该相等-帕斯卡原理。

本章重要地质学术语

震源、震中、海啸、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地震仪、纵波、横波、表面波、震级、烈度、全球地震带、中国地震带、地壳、孔德拉面、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软流圈、过渡带、山根假说、均衡原理。

第八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8-1: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

14

一、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 1、相邻块体分离-张力作用。

2、相邻块体相向汇聚-挤压力作用。

3、相邻块体剪切错开-水平剪切力和扭作用。

二、垂直运动:相邻块体或同块体的不同部分作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

三、构造运动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形式运动为主,且相互转化,具有复杂性

和因果性。

8-2: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基本形式褶皱、断裂。 二、岩石空间位置及规模的描述:

1、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岩层在地面的延伸方位。45度为界

简写不同。

2、倾向 与岩层走向垂直方向的水平投影。 3、倾角 岩层面与水平面夹角的锐角。 真倾角-沿倾斜方向测得倾角。 假倾角-沿其它方向测得倾角。 4、产状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5、岩层的厚度 岩层顶底面间的垂直距离。 实测厚度一般为假厚度,换算后为真厚度。 6、长度 岩层沿走向延伸出露的长度。 7、延伸深度 沿倾斜向下延伸深度。

长度和深度对岩层一般不做要求,对矿体和含矿(脉)体用勘探方法解决。 三、褶皱:岩层弯曲-单个弯曲单元-褶曲 1、褶曲的几何要素

核 褶曲岩层的中心。 翼 褶曲岩层的两坡。

轴面 以此面将褶曲分成近似对称的两部分。 枢纽 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

弧尖 同一岩层上弯曲最大的地方-同一层面上弧尖连成枢纽。 轴线 轴面与水平面(地层)的交线。 背斜 向上弯曲的褶曲。 向斜 向下弯曲的褶曲。

褶曲的长 枢纽线的长度-地面出露的长度。 褶曲的宽 相邻两背斜或向斜弧尖的距离。 褶曲的高 相邻两背、向斜弧尖的距离。 2、褶曲的类型

根据轴面产状分为:

直立褶曲 轴面近于直立,两翼近于对称。 倾斜褶曲 轴面倾斜,两翼一般不对称。 倒转褶曲 轴面倾斜大,形成倒转。 平卧褶曲 轴面倾斜近水平。 根据剖面形态分为:

扇形褶曲、箱形褶曲、单斜。 根据枢纽的产状分为:

15

水平褶曲 与地面或水平面平行分布。 倾伏褶曲 与地面斜交插入地下。 根据长宽比分为:

线状褶曲 长为宽的十-几十倍以上。 短轴状褶曲 长为宽的3-10倍。 穹(窿)与盆 长为宽的3倍以下。

复式褶曲 大褶曲中发育次一级的小褶曲-复式背、向斜。 3、褶曲的野外识别方法

远距离观察法-需与地形不要混淆。 从地层重复分布规律分析。

从地层倾角分布和变化规律分析。 四、断裂:包含断层与节理两大类

断层 岩层破裂,有明显相对滑动。 节理 岩石破裂,无明显相对滑动。 1、断层的几何要素:

断层面 分隔两个岩块、发生相对滑动的面。 断层盘 上盘-锐角所在盘。 下盘-钝角所在盘。

断层位移 滑距-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 断距-两盘间的垂直距离。 断层走向、倾向、倾角。

2、断层的命名:以受力和运动性质分:

正断层 上盘向上、下盘向下,属张力断层,两侧岩块分离,断面粗糙不平。 逆断层 上盘向下、下盘向上,属压力断层,两侧岩石挤压,断面光滑平坦,

反复活动时断面可有反复磨损刻画痕迹,倾角25度以下时叫逆掩断层。

平移断层 两侧岩石水平位移,断层倾角近于直立。 扭性断层 两侧岩块沿断面转动,有压扭性和张扭性两种,常见于平移断

层中。

根据地层和断层走向的交界关系分:

走向断层 断面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顺层断层。 倾向断层 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垂直。 斜向断层 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斜交。 地堑和地垒 由多级正断层组成。 3、断层规模

切割深度 几米-几千米,最深达地幔。 延伸长度 几米-几十千米。

滑距 几米-几十千米,最长达4800千米。 深大断裂-又长又深的大断裂。

断裂带-走向相近的断层密集分布的区域。

4、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擦痕和镜面、拖曳(ye)摺皱、断层角砾岩和磨砾岩、断层泥、地质体的突然错断或消失、地层的重复与缺失、断层三角面山、线状泉水及矿化等。 8-3:地层的接触关系

16

搜索更多关于: 《普通地质学》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太古代 最古老的地层-原始菌类生物。 2、元古代 古老地层-震旦系-以中国古名命名-角石。 3、古生代 古老生物大量发育时代。 早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寒武纪 英国地名-三叶虫。 奥陶纪 英古民族-鹦鹉螺、笔石。 志留纪 英古民族-鱼类、生物上岸。 晚古生代(鱼类和两栖类时代): 泥盆纪 英国泥盆郡-鱼类、两栖类-鳞木、蕨类植物。 石炭纪 英国命名,地层富煤-爬行类 二叠纪 德国乌拉尔山,分两层-爬行类 4、中生代(陆上爬行类动物时代): 三叠纪 德国南部,分三层-卡氏兽 侏罗纪 法瑞交界侏罗山-恐龙、始祖鸟 白垩纪 英吉利海峡北岸-鸟类 5、新生代(哺乳动物和被子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