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0:12:41

《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能关注地点变化,了解情节发展,读懂小小说;学习抓住中心话题读懂较长的对话。

2、学习用较丰富的修辞和丰富的语言刻画环境,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和彰显的作用。

3、通过对重点情节和句子的品读,感受主人公朱丹热爱祖国、才华横溢的形象。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品读文中环境描写的段落,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学习环境描写的方法。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感受主人公朱丹的形象。 教学预设:

一、直接揭示课题,导入学习

1、直接出示课题,读课题,什么是“木笛”?

2、它是一种乐器。本文的主人公朱丹就是木笛演奏家。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一组词语:悲凉凄切 脉管滴血 如泣如诉 翩然回旋 (1)指名读,正音:泣(第四声),血(多音字)

(2)师范读,这些词都是描写(笛声)的词语。你从老师的朗读中感到这笛声怎样? (3)“脉管滴血”怎么让你感到“悲凉凄切”?

(4)学着老师的语气读词语(师小结:词语也可以有感情的读) 2、出示第二组词语:正襟危坐 不苟言笑 打量 冷峻 (1)指名读,这组词语描写什么?

(2)从评委的动作神态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考场(很严肃)。

师:是的,朱丹参加的是终极考试,考场一定很严。对朱丹来说也非常重要。 3、出示第三组词语:莹莹光亮 曙色萌动 蓓蕾初绽 无声晕染 (1)齐读,这组词语写什么?

(2)都是景物描写的词(环境描写)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阅读方法 1、理清脉络

(1)同学们这篇文章很长,在读这样长的小说时,我们可以关注地点场景的变换(板书)。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哪几个地点?

据词板书:考场里 纪念碑下

(2)根据这两个地点可以把文章分成两部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理清这两部分的内容,说说朱丹在这两个地方做了什么事?(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第一部分

(1)考场里发生的故事可以通过这段对话来了解。(全屏出示9---22自然段)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大段的对话描写。怎么读懂?

(2)无论对话有多长,它都会有一个中心话题。这个中心话题就是对话的主要内容。看看这段对话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3)所以第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词板书:拒绝演奏) (4)在这里,老师有必要补充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文字图片资料)这是每个中国人不会忘记的国耻,朱丹自然不会忘记,所以他宁可失去终试的机会,也会断然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 3、交流第二部分

(1)纪念碑前朱丹做什么?

(2)小结学生的回答板书:尽情演奏 4、概括主要内容 (1)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一定能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说出来,谁愿意试试?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小结阅读方法:你看,这样概括是不是很方便?在阅读较长的文章时,关注场景的变化,了解情节的发展(补充板书)可以帮助我们很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

四、学习课文,学习写法,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学们朱丹被音乐大师破格录取不是在考场上,而是在纪念碑前。是怎样的演奏让音乐大师有异样之举?让我们走近纪念碑。

2、全屏出示24—28自然段,静下心来好好读读,找出直接描写朱丹演奏的句子 (学生交流,27段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变色)读一读。

3、是的,只有这两句是直接描写朱丹演奏的。可是题目为《木笛》,写人记事的作品按理说朱丹的演奏是浓墨重彩的。那么剩下的都在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再读24---28自然段,教师点拨提炼:环境描写(板书)

4、作者是怎样把这个环境描写得感人至深的?(直接出示第25段) (指名读)这段描写中作者运用了那些修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学生交流朗读相关句子,教师提炼板书:丰富的修辞

5、师小结;是的,恰当运用丰富的修辞可以使环境描写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 6、出示句子:

“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光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

“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

◆读这两句话,对同一个环境描写,作者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无论是质朴的语言还是华丽的语言,都可以描写环境。

7、同学们,在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修辞,运用质朴的或者华丽的语言进行细腻进行细腻刻画。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渲染气氛,凸显人物形象(板书)

作者花了这么多的笔墨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在这样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朱丹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你看了一个怎样的青年? 8、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种庄严肃穆凝重的氛围,感受这位可敬的青年。 (配乐朗读第二部分内容24---28段) 五、写法迁移,激情结课

1、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青年的爱国情怀感动了我们,悲凉的笛声感动了我们,也感动哦音乐大师。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纪念碑前流淌着静静的温暖。 2、续写练习 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天空中飘扬的雪花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手中的红烛________________;那空中回荡的笛声仿佛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 (运用丰富的修辞,运用华丽或质朴的语言,展开联想,把朱丹被录取后的温暖和感动变现出来。) 3、学生写话交流 4、激情结课

同学们,这被寒冷凝冻着的声音,被火焰温暖着的声音,融化在漫天飞扬的雪花中,融化在庄严的纪念碑前,如泣如诉,抒写着一位才华横溢的热爱音乐的青年的爱国情怀。 板书:

木笛

考场里 朱丹 纪念碑前 ▲关注地点变换,了解情节发展 拒绝演奏 尽情演奏 ▲环境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热爱祖国 丰富的修辞

热爱音乐 华丽或质朴的语言

搜索更多关于: 《木笛》教学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能关注地点变化,了解情节发展,读懂小小说;学习抓住中心话题读懂较长的对话。 2、学习用较丰富的修辞和丰富的语言刻画环境,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和彰显的作用。 3、通过对重点情节和句子的品读,感受主人公朱丹热爱祖国、才华横溢的形象。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品读文中环境描写的段落,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学习环境描写的方法。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感受主人公朱丹的形象。 教学预设: 一、直接揭示课题,导入学习 1、直接出示课题,读课题,什么是“木笛”? 2、它是一种乐器。本文的主人公朱丹就是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