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
录音机前,没有人说话。极慎重地,我按下键盘。哥哥的声音起先犹疑,一会儿之后速度开始加快。父亲沉着脸,异常地严肃。我偷觑着——他会哭吗?父亲是个感情冲动的人。母亲呢?为了四十年前在衡山火车站的一念之差,她一直在自责。此刻,她在回想那一幕吗?我用眼角余光窥看着两个老人,有点儿等待又有点害怕那眼泪夺眶而出的一刻。 “不对不对,”一言不发的父亲突然伸手关了录音机,转脸问我:“你拿错带子了?”“没有呀!”我觉得莫名其妙,那分明是哥哥的声音。
“一定拿错了,”父亲斩钉截铁地,而且显然觉得懊恼,“不然我怎么不懂?像俄国话嘛!”我张口结舌地看着他,只是看着他。他没有泪下,他没有大哭,他不曾崩溃,他他他——少小离家老大不回,四十年浪迹他乡,他已经听不懂自己儿子的乡音。我看着父亲霜白的两鬓,觉得眼睛一阵热——唉呀,流泪的竟然是我。
1.黑体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父亲为什么总是讲述打破碗的故事?我们为什么对父亲讲的“打破碗的故事”感到“实在不怎么样”?
3.“少小离家老大不回”,使我们联想起一首诗。请写在下面。(含作者和题目)
4.“他没有泪下,他没有大哭,他不曾崩溃”,面对这样一位坚强的父亲,为什么“流泪的竟然是我”?
第 9 页
延伸板块
5.文章中画线部分连用六个“他”,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同进也表达了出了“我”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6.文章的题目“乡音”的含义是什么?这“乡音”凝聚着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后反思
第 10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