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8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一月模拟试卷
Zn+H2SO4=ZnSO4+H2?。
②该装置B处应放的药品是锌粒。
③该装置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④若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可以通过关闭止水夹,或将球形干燥管取出,或向上提使固液分离等来实现。 【点睛】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多功能瓶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要短进长出。
18.R 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t1℃时,将 30g 氯化铵固体溶解在 50g 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2)在图2中,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 R 是______(填“硝酸钾”或“氯化铵”)。 (4)关于图 2 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答案】70 37.5% 硝酸钾 BCD 【解析】 【详解】
(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30g氯化铵固体溶解在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70g; (2)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60g×100%=37.5%;
60g?100g(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硝酸钾,因为升温后60gR能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 (4)A.①、②、③中,②、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B.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故正确 C、②中的清液恰好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③中清液是析出晶体后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正确; D、图中说明温度,所以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故正确。
故选BCD。
故答案为(1)70;(2)37.5%;(3)硝酸钾;(4)BCD。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小英同学用某铁合金样品做了如下实验:称量11.4g样品,放入质量为40g的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完毕后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251g。求: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__________g;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0.4 9.8%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氢气,可以求算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硫酸的质量。 (1)由质量守恒可知,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11.4g+40g+200g-251g=0.4g; (2)设:生成0.4g的氢气需硫酸的质量为 x Fe+H2SO4=FeSO4+H2↑ 98 2 x 0.4g
x=19.6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9.8%。
答:(1)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0.4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a表示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H2和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B.图b表示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C.图c表示向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产生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D.图d表示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固体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元素的质量分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B。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和主要操作均正确的是 序号 A B C D 物质(杂质) KNO3溶液(K2SO4) NaCl溶液(CaCl2) FeCl2溶液(CuCl2) O2(H2O) 试剂 适量BaCl2溶液 过量NaOH溶液 过量铁粉 浓硫酸 主要操作 过滤 过滤 结晶 洗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