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分组3诗词语境
18.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与上下文文意衔接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
B.老同志的辛勤哺育和无私教习,让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80后”们快速成长为学校工作的生力军,这真是“雏风清于老凤声”啊!
C.当我国中部和西部大片区域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时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 “雏凤清于老凤声”出自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诗意为雏凤的鸣声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清圆。现往往用来表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哲理。文句意只是表明“80后”们的快速成长,而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答案 B
19.阅读文天祥的《念奴娇》,依次填入下面甲、乙两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解析 本词词牌名为“念奴娇”,因此可以联系学过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来判断,根据“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原则,苏词与之对应的两句分别是“卷起千堆雪”“强虏灰飞烟灭”,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是D。 答案 D
20.(2016·南京调研)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诮燕》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风雨池塘斗颉颃,春来秋去一生忙。 ________________,辛苦营巢傍屋梁。 A.君怜我处频迎语
B.一生巧计输黄雀
C.世间多少宽闲境 D.燕子不知人意思
解析 解答这类试题一般可用排除法,就本题而言,对选项中诗句情感的把握非常重要,从标题看,本诗对燕是嘲讽的,可先排除无嘲讽之意的选项。A项,写燕子的善解人意,不合诗境。B项,有嘲讽之意,但“一生”一词与上句重复,不符合作诗的规律。D项,“燕子不知人意思”,意为燕子不了解“我”的内心,抒写的是闺怨,不合诗境。 答案 C
2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山行留客》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________________,入云深处亦沾衣。 A.桃花尽日随流水 C.纵使晴明无雨色
B.请君细看风流意 D.春草青青万里馀
解析 诗歌的后两句是写春天的山中潮润,虽是晴明天气,也会沾湿行人衣服。A项,写桃花溪水,不切题。B项,不合逻辑,“风流意”不能“沾衣”。D项,不是山中之境,音韵也不合。(注:《山行留客》作者是唐代张旭。诗人的朋友来访,因为天气转阴而打算归去,诗人热情地挽留。此即这首七绝的内容。留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诗人写得别有情趣。他没有用一般的客套话来挽留来客,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山中气候的特点,挽留客人,打消客人的去意。) 答案 C
22.下面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句序已打乱,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②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③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④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A.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B.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解析 本诗描写在秋夜月满时,故人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做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尾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考生可依律诗结构及诗作内容,按“起承转合”的格式分析作答。
答案 A
2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孟宾于《公子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________________,骄骢踏烂麦青青。 A.绣岭宫前鹤发翁 C.美人首饰侯王印
B.半夜火来知有敌 D.不识农夫辛苦力
解析 本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通读所给诗歌的三句诗可知,这首诗说的是纨绔子弟的浮华生活,揭露了他们在春游中纵马踏坏了麦苗的恶劣行为。考生了解了这些,再通读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D
2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画菊》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________________,何曾吹落北风中 A.空余残蕊抱枝干 C.簇簇新妆阵阵香
B.宁可抱香枝上老 D.宁可枝头抱香死
解析 根据诗歌的意境,前两句是写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现了诗人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而“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更符合诗境。故排除B,选D。 答案 D
2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怨》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________________,梨花满地不开门。 A.今夜偏知春气暖 C.火透波穿不计春
B.寂寞空庭春欲晚 D.不愁日暮还家错
解析 先看内容,这首诗题为“春怨”,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失宠的宫女在夕阳将落的黄昏伫立在纱窗之侧久久地凝视着西天,一行行热泪滑落留痕的哀怨情景。标题中的“怨”字是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氛围,诗中的环境描写更是增添了这种哀怨之情。据此,可以排除A项和D项。再根据绝句的“押韵”“平仄”知识来对剩下的两项进行排查:绝句中的第三句的末尾一字不押韵且为仄声,二、三句平仄相粘,三、四
句平仄相对,据此可以排除C项。 答案 B
26.(2016·苏州调研)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行即兴》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________________,春山一路鸟空啼。 A.如随啼鸟识花情 C.虫声新透绿窗纱
B.芳树无人花自落 D.遥看火号连营赤
解析 A项说到鸟啼,而诗歌最后一句也说到鸟啼,明显有重复,所以排除A项;本诗题的“春行即兴”,写的是春天,而C项写的是夏天,所以排除C项;D项写的是战场上的情景,和本诗的风格不符,所以排除D项。考生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B
27.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________________。 A.一身将影向潇湘 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D.数帆带雨烟中落
解析 根据我们所学的《虞美人》(李煜)的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排除A、D两项,C项,“一江明月”与词中上句“明朝酒醒”相矛盾,故排除。B项,“一船”与“大江流”相对应,“离恨”与“行人”相呼应。 答案 B
28.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王安石《初夏即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________________,绿阴幽草胜花时。 A.莫道闻时总惆怅 C.卷地风来忽吹散
B.水晶帘动微风起 D.晴日暖风生麦气
解析 根据诗的题目和全诗的情感、意境可知,只有D项合适。A项,“总惆怅”与全诗的情感不相符。B项,写的是房中之景,而题干所给三句诗写的都是野外之景。C项,“卷地风”写的是秋景或冬景,与题目中的“初夏”不符。 答案 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