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分组3诗词语境
专题分组练3 诗词语境
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解析 A项,词句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项,原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项,词句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 答案 C
2.下面几个送别的场景,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所坐的船已经消逝,他还孤独地站在码头边,望着远方。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妻子即将远离家乡,他紧拉着妻子的手,难舍难分,满腹的话竟说不出来。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看着恋人远去的身影,他止不住一阵心酸,热泪滚滚。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别的酒宴上,他举杯为朋友送行。 解析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时,像儿女那样悲伤得泪湿佩巾。这虽为送别场景,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阔,诗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答案 C
3.(2016·苏州期中)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
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丝瓜”和“南瓜”的对话,揭示出每个人都有优点,应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缺点和道理。对照选项,A项说明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和故事稍有偏差;C项说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D项说明新生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道理;只有B项论证了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对别人,要善于欣赏其长处,但也不能忽略其短处,必须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长处,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视自己的短处,避免狂妄自大。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丰富多彩的大型文艺晚会。《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________;《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世界共襄》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祝愿。 A.描写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 B.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 C.吹响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 D.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
解析 前文《相约上海》是欢迎世界的朋友到中国上海来,A项写思恋亲人,孤独赏月的场景,不合语境。C项写江面壮阔的场景,不合语境。D项写原野壮阔的场景,不合语境。同时,欢快的歌舞不能用“描写”,可以排除A项,也不能用“吹响”或“勾勒”,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因为是世博会,所以B项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最合适的。 答案 B
5.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中国古代许多著
名文人都推崇通俗。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________”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A.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B.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C.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D.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
解析 A项,只是说作诗的艰辛,没表现通俗。C项,说诗句要惊人,也没体现通俗。D项,说俗人都不明白诗歌是什么意思,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所以觉得不好。与通俗无关。 答案 B
6.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________”,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 语段中横线处的诗句要体现“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和“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只有B项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答案 B
7.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________”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A.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解析 A项,“霜林”“泪”是哀景写哀情。B项,“雨雪霏霏”是哀景哀情。D项,“好风景”“又逢君”是乐景写乐情。 答案 C
8.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精细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凝神谛听鸟翼几乎无声的扇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____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A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描写原野壮阔的场景。C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是描写开阔的场景。D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了既壮阔又凄凉的场景。 答案 B
9.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________”,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语文是一位音乐家,“________”,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________”,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________”,她用奇妙的镜头捕捉到诗意寒冬的美好。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②
解析 注意引用的诗句和后面描写的场景相一致即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照应“春柳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照应“夏季农家丰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照应“秋的壮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照应“寒冬的美好”。 答案 C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