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南京市建邺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有标准答案)
...
酱油的密度:ρ===1.12g/cm3=1.12×103kg/m3;
(3)将烧杯中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再测出烧杯质量m2,结合酱油与烧杯的总质量计算出的酱油质量仍未倒入量筒中酱油的质量,所以与修改前方案的误差无明显区别. 故答案为:(1)左;(2)46.8;1.12×103;(3)无明显变化.
【点评】此题通过测量酱油的密度,考查了学生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主要考查了天平及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注意密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这是此实验中最基础的知识.
2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所用木块和铝块的体积和形状完全相同,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
动.
(1)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是 2.2 N.
(2)图乙、丙可用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触面粗糙程度 的关系.
(3)小明想知道实验所用木块和铝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由乙、丙两图可知, 铝块 . 的下表面更粗糙;对比甲、丙两图, 能 (选填“能”或“不能”)比较出木块和铝块下表面的粗糙程度.
【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分析】(1)看清测力计的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拉着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可知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从乙丙图中接触面的情况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分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从乙丙图中接触面的情况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分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分析图甲、丙所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
(1)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所以读数为2.2N;
拉着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可知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即摩擦力为2.2N;
...
...
(2)图乙、丙中铝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压力的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从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3)乙、丙两次实验压力的大小是相同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受到的摩擦力大,说明铝块的下表面更粗糙;
由甲、丙两图可知,丙图的压力大于甲图的压力,而丙图的摩擦力小于甲图的摩擦力,说明铝块的表面更粗糙,所以对比甲、丙两图能比较出木块和铝块下表面的粗糙程度. 故答案为:(1)2.2;(2)接触面粗糙程度;(3)铝块;能.
【点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我们应注意两种研究方法与一个物理原理的合理利用,两个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将摩擦力转换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一个物理原理是二力平衡原理(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
25.小军在学习重力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下的活动.
(1)在判断重力方向时,小军利用了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首先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BC上,用细线将铁球悬挂在铁架台的O点,实验中缓慢增大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BC间的倾角,根据 0A始终与水平面BC垂直 的现象可以判断出重力的方向.实验中不断改变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是为了 多次实验获得普遍规律 .
(2)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是G=mg.查阅资料发现:g值大小不仅与地球纬度有关,还与海拔高度有关.表为某地区的g值与海拔高度的大致关系: 海拔高度h/km
0
0.5
1
1.5
2
2.5
g/(N?kg﹣1) 9.7949 9.7934 9.7918 9.7903 9.7888 9.7873
小军认为利用该表格数据可以粗测该地区某山峰的海拔高度(约几百米),并选用了图乙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 g= .小军利用图乙的器材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粗略测出此山峰的高度.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
...
【分析】(1)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来作答;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要改变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进行多次实验;
(2)根据g值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进行分析;然后根据g值大小随海拔高度变化是否明显,进行分析. 【解答】解:
(1)实验中缓慢增大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BC间的倾角,0A始终与水平面BC垂直,据此可以判断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实验中不断改变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进行多次实验. (2)因为g值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可以根据g值的大小判断海拔高度;所以该实验的原理是g=;
由表中数据可知,g值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变化不明显,所以小军利用图乙的器材不能粗略测出此山峰的高度.
故答案为:(1)0A始终与水平面BC垂直;多次实验获得普遍规律;(2)g=;不能. 【点评】本题是重力方向的探究实验,同时本题还考查了同学们对数据的分析能力,由数据发现g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地球的纬度和高度有关,体现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生活的理念.
26.为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利用斜面、质量不同的钢球、木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根据 木块被钢球推动的距离 来比较钢球动能的大小.以下的例子中所用科学研究方法 与此相同的是 B . A.在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来研究 B.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电流 C.借助并不存在的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D.用总电阻替代两个串联的电阻
(2)由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同学们联想到汽车撞击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情景,并猜想交通事故的危害程度与“超载”、“超速”有关,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实验并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下表是实验数据,但在记录时漏写了两处,请补全. 实验序号 1
小球的质量m/g 20
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 20
...
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 长
...
2 3
20 40
10 20
短 最长
【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分析】(1)实验中通过小球推动木块的距离来反映动能的大小,用的是转换法; (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去分析解决. 【解答】解:
(1)这个实验中,利用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用到的是转换法; A、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用的是类比法,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认识电流,采用的是转换法,符合题意;
C、磁感线不是实际存在的,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假想的线,是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不符合题意;
D、将串联的两个电阻用一个电阻替换后接入原电路,属于替代法,不符合题意. 以上的例子中所用科学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B.
(2)研究超载危害时,应控制球下滑的高度相同而质量不同,研究超速危害时,应控制球的质量相同而球下滑的高度不同,所以表中分别为20和20或40和10. 故答案为:(1)木块被钢球推动的距离;B;(2)20;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的应用.平时多思考,注意这两种方法在其它实验中的应用.
27.小丽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标有“2.5V”字样,电阻约10Ω). (1)图甲所示是小丽连接的部分电路,请将电路连接完整.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