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18)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18)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堂实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54:21

生:不行。

师:你来说说,为什么不行?为什么先说三至五段,再说第六段? 生:只有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师:很简单的道理,只有先辨伪去妄,才能够建设,才能够启迪,这之间是有先后关系的,是不是?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不仅……也。

师:他们之间是层递的关系,所以不能够随便打乱。好了,这就是这篇文章,结构非常严密,逻辑思维非常严谨。那么,听懂了没有?

生:听懂了。

师:不仅整篇文章是这样的,其实我们从局部来讲,这篇文章也有这个特点,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范读: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同学们呐,这一段当中,作者为了证明他的观点,分别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能不能看出来?你来说。

生:举例论证。

师:对,举例论证,举了戴震的例子。还用了讲道理,引用了谁的话呀? 生:笛卡尔。

师: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都说这段话里面,话语非常严密,课文后还专门有个练习,大家看一下,是不是针对这段话的?一起来读读。一切学问家,预备起——

生: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师:同学们,这里“常常”这个词能不能删去?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你来说。 生:因为它是逐步递进的。

师:“常常”不是递进,“常常”是反复地去做一件事。一次的怀疑行不行?

生:不行。

师:对,不行的,做学问就要持续性地去思考,去怀疑。再来看看,“常常”后边有几个动词呀?

生:“怀疑”,“辩论”,“评判”,“修正”。 师:那这四个动词之间的顺序能不能打乱?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先怀疑,之后才能辩论、评判、修正。

师:也就是说这四个动词之间,也是有他的逻辑关系的,都是前者是基础,慢慢慢慢到最后才有了修正的学说。因此,作者顾颉刚先生就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做学问、在读书、在研究别人的学问的时候,都要学会怀疑,是不是?你们知道吗?同学们,写文章的人希望我们学会怀疑,去做学问,可是他们的文章有没有让我们产生怀疑的地方呢?让我们看最后一段,有没有哪个词说的不严密?一起来读读,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预备起——

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师:你也怀疑一下,这里有没有哪个词,你觉得说得太绝对了?想到的请举手。有的同学举手了,这边也有同学举手啦,这组的同学都不爱举手。你来说说看,有没有哪个词你觉得顾老先生应该要换一换的?

生:都是这样起来的。

师:“都是这样起来的”,哪个词你觉得有问题? 生:都是。 师:为什么? 生:太绝对。

师:怎么绝对?请你把这句说完,不要我问一句你答一句。这个同学认为“都是这样起来”中的“都是”有问题,也就是说你只要举出一个例子不是这样起来的就可以把它否决了,是不是?你可以举个例子吗?“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新发明、新学说都是这样起来的,这个“这样”是什么?

生:怀疑。

师:都是通过怀疑出来的 ,大家考虑一下,有没有学说、发明,跟怀疑没关系,不是怀疑出来的?想想看,生活中有没有?你有没有找出来?

生:没有

师:有没有同学们?你呢?

生:有的还是通过实验验证出来的。 师:在此之前有没有怀疑过? 生:有。

师:如果有怀疑的话,那你这句话就是对的。我的问题大家听懂了没有?这个男孩子认为“都是这样起来的”是不可以的,他只要找到不是这样起来的就可以了,有没有人可以找出这样的例句?你来说。

生:四大发明。 师:四大发明怎么啦?

生:都是自己总结经验出来的。

师:跟怀疑没关系,请坐,很好,有一些发明真的是跟怀疑没关系。我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故事,鲁班的锯子是怎么发明的?你来说说看。

生:有一次他上山,腿被草划破了,他仔细看了一下叶子的形状是锯齿状,于是发明了锯子。

师:这跟怀疑没关系,跟他突然的机遇有关系。因此,我只要找到一个不是这样的,就可以把这句话给推翻。那这句话应该怎么改?

生:大都是这样起来的。

师:你们班的齐读、齐回答能力很强,一定要注意把它改掉,不要总是保持一个频道,“大都”或说“多是”,预备起——

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大多是这样起来的。

师:“大多是这样起来的”,这样说的话就严密了,就有道理了。你看顾老先生写的文章也是有问题的。还有没有?最后一个段落中举了一个例子,你来说,举个哪个例子?

生:笛卡尔。

师:笛卡尔是个例子吗?引用了笛卡尔的名言,举的例子是戴震的例子。那再考虑一下,你觉得顾老先生举的这个戴震的例子表述的好不好?你先来告诉我,戴震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哪个观点?

(生沉默)

师:观点是这句话的分论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怀疑能够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大家再考虑一下,观点与例子之间,你觉得能不能对上号?你给大家读一读,戴震的例子。清代一位大学问家,开始——

生: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师:这个例子到这里戛然为止,考虑一下这个例子有没有出现问题。思考一下,我们班同学一定要学会思考。现在我们开始怀疑,这个例子到底有没有出现问题?哪位同学来说?好,你来说。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生:不行。 师:你来说说,为什么不行?为什么先说三至五段,再说第六段? 生:只有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师:很简单的道理,只有先辨伪去妄,才能够建设,才能够启迪,这之间是有先后关系的,是不是?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不仅……也。 师:他们之间是层递的关系,所以不能够随便打乱。好了,这就是这篇文章,结构非常严密,逻辑思维非常严谨。那么,听懂了没有? 生:听懂了。 师:不仅整篇文章是这样的,其实我们从局部来讲,这篇文章也有这个特点,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范读: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