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18)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堂实录
《怀疑与学问》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拖长腔)
师:这节课呢,我们学习九年级的一篇议论性的文章,题目叫做—— 生:《怀疑与学问》(拖长腔)。 师:别拉调,再读一遍。 生:《怀疑与学问》。
师:听清楚,不要拉调,《怀疑与学问》。 生:《怀疑与学问》。
师:好好说话,大家都八年级了。 (生笑)
师:好,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文题目叫做—— 生:《怀疑与学问》。 师:作者—— 生:顾颉刚。
师:“颉”字比较难写,写一写,把它拼音也记住。看看这个“颉”字,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生:吉,页。
师:对,写一写。顾颉刚先生他的身份是什么?看一看课本。 生:历史学家。
师:对,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写下了这么一篇关于学术上的议论性的文章。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读的时候读快还是读慢?
生:快。
师:一位历史学家,做学问的人,他留下这么一篇文章,大家考虑一下这样的文章适合读快还是读慢?
生:慢。
师:大家一定要保持一种稳重,稳重。 (生笑)
师:所以,一位学者写的文章,而且是学术上的文章,大家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太急躁。接下来,我们一起把文章读一读。读的时候呢,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这篇文章不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而改用课文当中的某个短句、某个短语做标题,你会选课文当中的哪个短句,或哪个短语?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行,我给大家读前两段。 (教师范读前两段,生齐读第三段)
师:好,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一节。你来读。 (生读)
师:两个词语读错了,“如何”读成了“如此”,“证据”读成了“依据”,请坐。你来读第四段。
(生读第四段)
师:好,请坐,你继续读。 (生读第五段)
师:“那本书”、“那种学问”,不是“哪本书”、“哪种学问”。 生: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师:你是刚才提出要读快的那位同学对吧?你知道读快容易出错了对不对?所以还得读慢。你听,老师给你读。
(师范读第六段第一句) 师:同学们,一起读! (生齐读第六段)
师:那么课文我们读完了,现在思考一下,如果这篇文章不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而改用课文中某个短句或者某个短语,你会选哪个?请举手。已经有同学想说了,还有没有更多的同学举手?来,你试试看,说清在第几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在课本上画出来。
生:第一段,学者先要会疑。 生:第二段,学则须疑。
生:第三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生:第五段,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生:怀疑的基石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师:你见过这么长的标题吗?你写过这么长的标题吗?再读一遍试试看。
生:怀疑的基石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师:那你干脆就说“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不是更好一点呢? 生: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师:有些班级有能写出五六个、七八个标题,看看我们班能写出几个。 生:第六段,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生:第四段,这一番事前的思索。 生:第六段,辨伪去妄。
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按照这些标题出现的位置把这八个标题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班同学认为有八个短语可以做这篇文章的标题。大家联系全文思考一下,你觉得这八个标题中哪一个标题是有问题的、不可以的?
生: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因为其他几个题目都是说怀疑,这个没有说怀疑。
师:为什么这个标题不可以呢?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生:怀疑与学问。
师:对,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所以标题一定要针对“怀疑与学问”去思考对不对?因此,刚才那个标题讲的是其实什么?一起说——
生:学问的基础。
师:所以这个标题淘汰掉。同学们再思考,这七个标题中,哪个标题还有问题?你来说。
生:第四段,做学问的基本条件。本文的题目是《怀疑与学问》,这个题目没有涉及到“怀疑”。
师:做学问的基本条件。同学们,做学问的基本条件多不多? 生:多。
师:读书是不是基本条件?思考是不是基本条件? 生:是。
师:所以我们讲,“做学问的基本条件”这个范围太广了,所以它也不适合做本文的标题,又淘汰掉一个。
师:现在还剩下六个,哪位同学再来说?
生:第五段,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个题目太有针对性了,只针对“书”。 师:对,这讲的是读书的态度。一个人呐,如果太相信书,那就等于没读过书了。我们做学问,它的范围要比读书更广一些,对不对?因此这个标题是不太合适的。还剩五个标题,这五位同学请站起来。现在请你们自我怀疑一下,有没有人觉得自己的标题有问题?
生: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这个标题没有围绕“学问”展开。
师:这个标题讲的是怀疑与存在的关系,所以这个题目淘汰掉。还有哪位同学自我怀疑一下?
生:这一番事前的思索。这个标题有点草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