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 导学案(1)
4.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第1课时:已知物体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由于整合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使得本节成为高考的热点和必考内容。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并且,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后继“动能”和“动量”等复杂物理过程分析的基础,也是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等问题的基本方法,因而显得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对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不少同学在此感到困惑,疑难较多,主要反映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对一些典型的应用题型,如连接体问题、超重失重问题、皮带传动问题、斜面上的物体运动问题等,学生缺乏针对性训练,更缺少理性的思考和总结。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体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2、掌握解题的分析方法、基本思路和解题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2、学会连接体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3、掌握超重、失重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分析;处理实际问题时“物理模型”和“物理情景”的建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基本思路】
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加速度、质量、合外力的关系,而加速度可以看成是运动的特征量,所以说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纽带和桥梁,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
求解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
受力 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 a 运动学公式 运动 情况
【教学程序设计】 课程导入 (约3分钟)
(1)复习上节课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受力情况 求合外力 求加速度 求v、s (2)明确学习目标:
① 能根据物体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② 掌握解题的分析方法、基本思路和解题步骤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公式 自主学习一 阅读课本92页相关内容,自主完成以下两道题目(约8分钟)
1、写出常用的含加速度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学生活动:A同学上台写在黑板上:
vt?v0?at1s?v0t?at2222vt?v0?2as
2、如下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4 N的拉力和2 N
的滑动摩擦力,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 g=10m/s2) (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物体的合力 (2)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求物体4s内发生的位移
学生活动:乙同学上台讲解解题思路,并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 教师活动:展示规范解题过程 解:(1)受力分析如图: F合?F-f?(4-2)N?2N
律,得
f
f G
(2)根据牛顿第二定F合?ma
FN
F
F合2a??m/s2?1m/s2m2(3)根据位移公式: s?vt?1at202 1?(0??1?42)m2
F
?8m自主学习二 约4分钟
变式:在限速为36km/h的大桥上,有一辆汽车紧急刹车后仍然发生交通事故,交通警察在现场测得该车在路面的刹车痕迹为14m。已经汽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素为0.7,判断这辆车在刹车前是否超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找出题目明确给出的条件和隐含条件,找出解题思路
小组讨论 约5分钟
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形成自己的思路,小组(6人为1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明确解题思路,并协作完成一份规范的解题过程。
【展示交流成果】约5分钟
(一) 小组展示交流:由甲、乙、丁小组代表对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 (投影展示)
(二)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针对性的进行点拨和引导。
教师活动:展示规范的解题过程: 汽车的受力如图所示: 解:
选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FN
f
FN?mg故
F合?-f?-?FN?-?mg. G
由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则
F合-?mg
a???-?g?-0.7?10m/s2?-7m/s2mm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因为 Vt=0,则
V 0 ?Vt2-V02?2as
-2as?-2?(-7)?14m/s?14m/s36km/h?10m/s?14m/s汽车刹车前速度为14m/s.此汽车属超速行驶。
【反馈精讲】反馈精讲 约5分钟
明确解题思路,规范学生解题过程的书写,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决这类题的分析方法、基本思路和解题步骤。(C同学试总结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分析受 求合外力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 度a vt?v0?at ?1at2s?vt运动学公式 0 2 物体运 2v2t?v0?2as力情况 动情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