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代钱币Microsoft Word 文档 - 图文
清代钱币
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到1912年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大清王朝统治全国268年,共经历了十二位皇帝。入关前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
顺治通宝
1. 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康熙通宝
2. 康熙通宝,清代钱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中文名; 康熙通宝:外文名 kang xi tong bao 铸造时间 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 钱径2.5-2.7厘米重量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字体楷体质地铜
雍正通宝
3. 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这些优点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按钱局和版式分类进行着收藏与研究。
雍正通宝单以其小平制钱而言,由于雍正在位仅仅13年,不仅比起康熙在位61年差得太多,而且比起顺治在位的19年也不及,况且顺治作为清朝开国皇帝,其铸钱受着社会变化的影响,不断变换面孔,形成了多种格局的钱币,而雍正通宝作为盛世之后的王朝自然无此多虑,也就省去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乾隆通宝
4. 乾隆通宝,就是由于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1] 。中文名乾隆通宝名词类型钱币发行时间1736年重 量约2.4-4.8克在位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
嘉庆通宝
5. 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径2.2-2.6厘米,重
2-4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中文名嘉庆通宝时间嘉庆年间(1796-1820年)铸于清仁宗特点钱径2.2-2.6厘
米,重2-4克
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少数钱背星月纹以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吉语背文如:“天子万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财”、“嘉庆万岁”、“唯和唯一”、“如卖三倍”、“四方来贺”、“五世同堂”等多达20种,为历代古泉所仅见。
清代钱币特点:一皇帝只用一种年号钱,虽铸量大而形制较简单;除个别例外,所有年号钱均称通宝,钱文:皆为工整楷书,读法均对读,除个别例外。
咸丰通宝
7. 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所铸平钱。因政治腐败,经济危困,铸行未久即收到各种重宝、元宝大钱冲击,通宝钱遂严重贬值,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全国27局所铸的小平钱,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见。一般直径2.2~2.6cm,重2.4~4.2g,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期间鹅眼钱重不足1g。背文满
文各宝局名,常见者大约20局左右,尤以“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铸为稀少。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为珍贵。
中文名咸丰通宝外文名Hsien fung tung pao直 径2.2~2.8cm重2.4~4.2g材 质铜质、铅质、铁质铸造时间1851-1861
同治重宝
8. 同治重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于清朝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铸造。中文名同治重宝属 性货币铸造时间公元1862——1874年
同治重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于清朝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铸造。同治重宝其宫廷意义在于是两宫同治(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懿贵妃、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而在民间看来,是上下一心、同臻郅治。
在货币市场结束了咸丰时期大钱充斥市场,大小钱并行的混乱币制。在清朝历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光通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