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论文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6:49:16

罪,也仍然未能得到鲁四老爷的承认和饶恕,她始终被看成是“不干不净”的浊物。而这正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致命因素。

鲁镇的迷信气氛浓厚。在年终时,鲁镇的人们家家忙碌,都在“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这里反映了鲁镇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然而,我们同时也看到,鲁镇人们这种对人欲的肯定,这种对人间幸福的追求,并不是寄希望于人的力量和人的斗争,而是寄托在对神的祈求。因而这种追求幸福的合理愿望是包裹在各种散发着浓厚的迷信色彩的活动中的。另一方面,鲁镇人们的宗教迷信思想有时又同某些理学说教融汇起来,赋予某些封建礼教以宗教的力量。例如鲁四老爷家的女佣柳妈对寡妇再嫁的祥林嫂说,嫁两个丈夫是“一件大罪名”,“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在人世,根据理学的要求,女子是丈夫的奴隶;在阴间,执行的也还是理学的法则,对于犯有“失节事极大”罪行的妇女,还要处以极其残酷的刑罚。这种理学同宗教迷信的交融,又强化了某些理学原则的威慑力量。可见,弥漫在鲁镇的迷信气氛,它有时透露出某些有悖于理学法则德正常的“人欲”;有时又对某些窒息“人欲”的理学法则起了强化的作用,它所蕴含的内容是极其复杂的。

祥林嫂所叙述的关于阿毛遭狼的故事,最初似乎在鲁镇人们中也有一些反响:“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而女人们“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然而这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真正的同情吗?这些人只不过是把祥林嫂丧子的故事当作一出情节悲惨的戏曲在观赏。当大家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戏剧的故事看熟以后,那些唏唏的叹息声听不见了,眼泪也没有了。作品所描写和鞭挞的,难道不正是这样一群赏玩牺牲的精神麻木的看客吗?他们给举目无亲的样林嫂带来的是精神上的透骨的严寒。

三、社会本质

(一)社会的进程

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发展阶段。这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每一个阶段又都有其各自的特征。祥林嫂生活的年代,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刚刚结束了二千年来的皇权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五四运动,虽然对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封建思想发动了有力的冲击,但也远没有将这些污泥浊水荡涤净尽,当然更谈不到封建制度的溃灭。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

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

(二)社会文化思想

无论在哪个社会发展阶段,都有其固定的文化和思想,社会文化思想构成了社会存在的主要因素。而祥林嫂所在的社会,始终受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的束缚,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加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种畸形的社会文化思想,注定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三)社会个体命运

从人的思想体系的发展来看,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以及接受的文化教育密切相关,也可以说,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思想,而构成社会个体的人,最为反应着这之间的关系。都是农村劳动妇女,在原始母系社会,是部落的首领或家族的权威;在奴隶社会和封建就会是任人剥削的奴隶和下人。而在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却是自给自足的生活主宰者。所以说,社会环境决定着社会个体的命运。

(四)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及现代人思想定位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展望未来,正朝着社会主意稳步迈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乐观,对于生活充满信心。现代人对社会的需求表现出多元化,其中农民群体仍是占中低收入阶层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对生活富裕的追求欲望更为强烈。这种心态也正是社会发展的最好体现。

四、健全的社会制度对人健康生存心态的影响

心态,也就是人的心理状态。社会心态,则是指社会公众普遍存在的共同心理状态。不言而喻,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有思想、有感情、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人们对他人、社会的态度和行为又受思想、感情和情绪的支配。因而,社会和谐与发展和人的心态和谐程度息息相关。

人,做为社会的个体,他们的心态构成了社会心态体系。社会心里状态包括两个方面:积极的社会心理状态与消极的社会心理状态。积极的社会心理是一种昂扬的社会情绪,它推进着社会朝着进步发展的方向前进。而消极的社会心理则是一种不成熟的社会心理,由于其不成熟的心理表现使得社会朝着后退和腐败的方向行走。

一个健全的社会是一个符合人类需要的社会。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有一些能够得到普遍认同的最基本的价值观。马克思认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

所有人,呼唤具有现代合理性的健全社会。健全社会离不开健全的机制,健全的社会机制离不开健康积极的文化精神和健全的个体心态。社会制度与人个体心态始终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良好的社会体制,事毕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氛围,在这个环境下,人们能够按照各自的意愿生活,自由、平等是社会的主流。个人心态同时也映射着社会制度,当个体心态体现出健康和谐时,社会一定会向着更加民主、更加理想的制度化迈进。

参考文献

1、鲁迅.《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3、黄玉捷.《当前我国社会心理状态及其疏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美)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

搜索更多关于: 论文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罪,也仍然未能得到鲁四老爷的承认和饶恕,她始终被看成是“不干不净”的浊物。而这正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致命因素。 鲁镇的迷信气氛浓厚。在年终时,鲁镇的人们家家忙碌,都在“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这里反映了鲁镇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然而,我们同时也看到,鲁镇人们这种对人欲的肯定,这种对人间幸福的追求,并不是寄希望于人的力量和人的斗争,而是寄托在对神的祈求。因而这种追求幸福的合理愿望是包裹在各种散发着浓厚的迷信色彩的活动中的。另一方面,鲁镇人们的宗教迷信思想有时又同某些理学说教融汇起来,赋予某些封建礼教以宗教的力量。例如鲁四老爷家的女佣柳妈对寡妇再嫁的祥林嫂说,嫁两个丈夫是“一件大罪名”,“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在人世,根据理学的要求,女子是丈夫的奴隶;在阴间,执行的也还是理学的法则,对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