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2

高中生物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1:09:58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方案 重庆市203中学胡道高设计 2012年9月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遗传因子、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分离定律的实质。(3)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猫生猫,鼠生鼠的现象,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遗传因子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出示人工异花传粉ppt,回忆:、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ppt图。

第 1 页 共 30 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方案 重庆市203中学胡道高设计 2012年9月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阅读教材P4~5。

展出示多媒体: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 答:(略)

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

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

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三]教学目标巩固

1.孟德尔杂交试验选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2.什么是相对性状?以人为例举例子。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 ( ) A.狗的长毛与黑毛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答案:1.略 2.略 3.D [四]布置作业 总结 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

--------------------------------------------------------------------------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遗传因子)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展示多媒体并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的。

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 (D或d)

第 2 页 共 30 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方案 重庆市203中学胡道高设计 2012年9月

述:由于遗传因子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遗传因子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讲述:由相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而由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遗传因子组合,且遗传因子组合比是否为1∶2∶1? (回答:不是。)

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怎样呢?(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 讲述: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如果只统计l0株是得不出这一结论的。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 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 学生活动: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1的遗传因子组成?

(答: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遗传因子组合,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遗传因子组合,即F1为纯合子。)

讲述: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六)分离定律的实质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形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到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七)教学目标巩固,布置作业 (八) 总结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组合及性状分离比,以及用来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试验,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 [附]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第二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A: 知道)。 (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遗传因子的关系(B: 识记)。

(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 识记)。 (4)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 理解)。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 理解)。 2.能力目标

第 3 页 共 30 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方案 重庆市203中学胡道高设计 2012年9月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三、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过程

导言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9。 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2)F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 (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出示ppt图“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分析: (1)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把黄与圆、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

(2)Fl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3)F2代有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前后代比 较发现,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

2

重新组合类型。这四种表现型比为9∶3∶3∶l,恰是(3∶1)的展开,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那么,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10。 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现象?

(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遗传因子是什么?推出Fl代的遗传因子是什么?

(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遗传因子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

(4)F2代的遗传因子和表现形状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 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回答。

强调:(1)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遗

传因子控制的,这两对遗传因子分别用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R表示圆粒,r表示皱粒。因此,两亲本的遗传因子分别为:YYRR和yyrr。

展示多媒体: 它们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所以Fl的遗传因子为YyRr,Y对y显性,R对r显性,所以Fl代全部为黄色圆粒。

第 4 页 共 30 页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中生物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2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方案 重庆市203中学胡道高设计 2012年9月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遗传因子、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