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案

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21:07:17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知识梳理】

1.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①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的时间里,________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②1978年开始了________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________》的讲话,为它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2)标志: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主要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工作要以________为中心。④在经济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

(4)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______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1)概念:①前提: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②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③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④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⑤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美和发展。

(2)经过:①开始: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在________、________等省农村展开。②发展: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3)内容:①农村经营形式: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______。②农村管理体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③城市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④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⑤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影响: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________,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复杂的国内外形势。①国内:改革阻力重重。②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________遭遇挫折。

(2)进程:①1992年初邓小平________,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社”姓“资”的标准等问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②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③1993年中共________,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④1997年,中共________,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⑤________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基础练习】

1.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 )

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2.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词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改革开放

3.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中共十四大召开

4.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今日商品任意选

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d.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互动探究】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有哪些?

2.合作探究:归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背景内容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城市武装起义道路行不通 第二次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第三次在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3.合作探究: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召开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1935年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二、经济体制改革

1.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内容)、意义和影响有哪些?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效果检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

① 改变管理模式 ② 克服平均主义 ③ 解放生产力 ④ 改变所有制性质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3.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1974、1980、1985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5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的辛勤劳动

b.农业经济的发展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项农村政策

4.10.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5.下表1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该时期是( )

年份农业(%)工业

轻工业(%)重工业(%) 第一年26.632.141.3 第二年27.234.338.5 第三年28.836.7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6.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知识梳理】 1.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①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的时间里,________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②1978年开始了________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________》的讲话,为它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2)标志: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主要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③作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