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病生习题
A.物质代谢率增高 B.糖原分解代谢增强 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 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 E.心率加快
13.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 ) A.3% B.5% C.10% D.13% E.15% 14.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 )
A.无变化 B.明显下降 C.轻度下降 D.明显下降 E.轻度上升 15.发热患者最常见出现( )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16.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
A.产热等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障碍 E.散热障碍
17.高人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 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 18.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 )
A.产热大于散热 B.产热等于散热 C.散热大于产热 D.产热障碍 E.散热障碍
19.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心率平均约增加( ) A.5次 B.18次 C.15次 D.20次 E.25次 20.高热患者易发生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X题型
1.过热见于( )
A.广泛鱼鳞病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先天性汗腺缺乏 D.中暑 E.剧烈运动
2.下列关于内毒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耐热性低 B.是一种发热激活物 C.最常见的内致热源 D.分子量大 E.是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 3.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 )
A.细菌 B.病毒 C.内皮素 D.抗原抗体复活物 E.本胆烷醇酮 4.目前已知的内生致热源有( ) A.TNF B.IFN C.IL-2 D.IL-6 IL-1 5.机体内生致热源可来自( )
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 C.内皮细胞 D.淋巴细胞 E.肿瘤细胞
6.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 )
A.寒战加重 B.皮肤发红 C.皮肤干燥 D.自觉酷热 E.大量出汗
7.发热退热期
A.血压上升 B.竖毛肌收缩 C.汗腺分泌增加 D.皮肤血管扩张 E.寒战加重
8.发热时出现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 ) A.心搏量增加
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加 C.代谢性酸中毒
D.血温升高对窦房结的刺激 E.血容量减少
9.发热时呼吸加快是由于( )
A.血PCO2升高 B.血ph值升高 C.ph值下降 D.血PO2下降 E.体温上升
10.发热时存在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
A.体温超过40℃ B.心肌劳损 C.恶性肿瘤 D.心肌梗死 E.妊娠晚期妇女
四.简答题、论述题和思考题
1.体温升高就是发热吗?为什么? 2.简述发热的发病机制。
3.发热时机体有哪些主要功能改变?
第12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名词解释
1.ischemia-reperusioninjury(缺血-再灌注损伤) 2.freeradical(自由基)
3.calciumoverload(钙超载) 4.myoardislstuning(心肌顿抑) 二.填空题
1.黄嘌呤脱氢酶转为黄嘌呤氧化酶需______酶催化.
2.常见再灌注损伤的器官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
3.自由基可与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等细胞成分发生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的功能代谢障碍.
4.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的可能机制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5.自由基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的损伤作用表现在: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1.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
A.心肌 B.脑 C.肝 D.肾 E.肠
2.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是:
A.房性心律失常 B.室性心律失常 C.房室交界部阻滞 D.房室交界部传导阻滞 E.房颤 3.自由基攻击的细胞成分不包括:
A.膜脂质 B.蛋白质 C.DNA D.电解质 E.白细胞侵蚀 4.下列各种酶中,哪一种不是自由基清除剂:
A.过氧化氢酶 B.过氧化物酶 C. SOD D.CAT E.NADH氧化酶 5.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导致细胞不可逆损伤的共同通路是:
A.ATP缺乏 B.细胞内钙超载 C.无复流现象 D.氧自由基作用 E.白细胞侵润 6.心肌顿抑的最基本特征是缺血-再灌注后:
A.心肌细胞坏死 B.代谢延迟恢复 C.结构改变延迟恢复 D.收缩功能延迟恢复 E.心功能立刻恢复
7.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不见于: A.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加 B.儿茶酚胺的增加
C.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 E.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X型题:
1.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可引起:
A.组织及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显著减少 B.线粒体功能障碍
C.细胞成分间广泛交联 D.改变膜酶,离子通道的脂质微环境 E.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钙超载
2.临床上再灌注损伤可发生于:
A.休克治疗 B.动脉搭桥术 C.溶栓疗法 D.心脏外科体外循环 E.器官移植 3.参与呼吸爆发的酶包括:
A.超氧化物歧化酶 B.NADPH氧化酶 C.黄嘌呤氧化酶 D.NADH氧化酶 E.LDH 4.缺血对细胞的影响表现为:
A.改变膜电位 B.细胞内钾和镁增加 C.细胞肿胀 D.细胞骨架紊乱 E.次黄嘌呤增加
四.问答题
1.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为什么会生成增多?
2.缺血-再灌注时大量生成的自由基对细胞有和损伤作用? 3.细胞内钙超载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4.细胞内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什么?
5.试述氧自由基产生与细胞内钙超载互相促进的机制?
第13章 休克 一.名词解释 (1)休克 (2)微循环 (3)自身输血 (4)自身输液 (5)血液流变学 二,填空,
1微循环变化特点有3期,()()()
2,休克发生启始环节()()()中心环节是() 3休克缺氧属于()性缺氧
4休克初期外周()升高,原因()系统兴奋和()作用 5休克各期组织灌流量都出现()休克早起灌()于流,休克期则灌()于流
6休克期微循环的特点()()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而()血流量()
7休克时细胞受损原因;()()作用
8,中心静脉压反应()抗回心血量,()右心功能和回心血量。 二,是非题
(1)休克患者均表现血压下降 (2)休克病人都会有酸中毒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