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剪梅教师版导学案
编号:YWXXSW01—03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姜俊涛 教研组长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高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题目:一剪梅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由词及人,体悟词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学习抓住关键字鉴赏诗歌的方法。
重点: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由词及人,体悟词人的思想感情,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
方法。
难点:1、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学习抓住关键字鉴赏诗歌的方法。 课时:1课时
【使用说明 学法指导】
1、课前用约20分钟完成预习案,交给小组长。2、不同层次的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选做其中的题目。老师期待同学们挑战自我,突破自我!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2、吟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 I、知识准备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长春市第七中学导学案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2、了解词牌及写作背景
《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其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II、预习自测
预 习 案 1、李清照(1084-1155), 代著名女词人,号 。李清照幼承家学,很有才情,青年时婚姻幸福。但靖康之乱后,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余生孤苦,郁郁而终,这一时期的词人被称为 词人。 一生分南渡前后两个时期,早期多写 ,清丽婉约;中年以后,则多写 的生活。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 体”,文集为 。 2、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 明确:红藕 玉簟 雁 月 花 水(红藕、玉簟、兰舟、锦书、雁字、月、西楼、花、水)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出“词眼”。 明确:这首词的词眼是“愁”,是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主要采用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两种表现手法。
1
编号:YWXXSW01—03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姜俊涛 教研组长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我的疑惑
“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乡,怀念亲朋的美好愿望。
词人身处西楼,因惦念丈夫行踪,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盼望锦书到达,遂从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感慨雁字空回,锦书难托。感叹明月自满,人未团圆。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相思之情都萦绕于词人心头。(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
3、“花自飘零水自流”本是秋天常见的景物,词人为什么对此格外敏感?分析“花”
1、“红藕香残玉簟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明确:“红藕香残”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2、词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运用哪些典型意象来来表达情感?
明确:“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雁”意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探 究 案 与“水”两个意象。
明确: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王实甫《西厢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花”:人生、青春、年华 “流水”:时光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触动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感。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历来被大家所称颂,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
明确:“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明确:这相思,这离愁无法消除,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对“愁”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把无形的“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一“上”一“下”,加上“才??却??”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
2
长春市第七中学导学案
编号:YWXXSW01—03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姜俊涛 教研组长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平和、寂寞、萧索得乡村晚景图。
表现出羁旅在外游子的孤寂愁苦,给人一种悲凉之感
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画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语言特点:白描勾勒,言简义丰,多方映衬,情景交融。
二、(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训 练 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长春市第七中学导学案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