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复杂山区公路边坡灾害全过程防控新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单位意见 提名单位:交通运输部
提名单位意见:项目针对我国复杂山区公路建设养护的重大技术需求,以近10年来云南、广东公路发展为依托,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建和参建共5家单位、150多名科技人员的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对边坡灾害全过程防控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研究起点高,系统性强,具有前瞻性。获取了“安全耐久锚固新技术、钢花管多次分段控制注浆加固支挡创新技术、边坡灾害全过程风险评估技术、边坡灾害监测预警新技术”等四方面创新成果,具有重大突破和创新。项目研究构建了山区公路边坡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工程防治三位一体全过程防控技术体系,建立了 “认识—防治—评估—监测—预警—管理”六位一体的创新技术体系。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行业和地方指南标准主编(笔)2部,参编2部;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0篇,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推动了行业和区域科技进步与发展。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果实用性强,不仅全面支撑了云南、广东省十余条山区公路建设养护,且在其他八省区公路铁路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项目成果助推了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申报和建设,为行业科技进步提升做出了贡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 等奖。 三、项目简介
项目旨在构建复杂山区公路边坡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工程防治三位一体全过程防控技术体系和\认识-防治-评估-监测-预警-管理\六位一体的创新技术体系,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创新点1:首创了3种预应力锚索边坡锚固新技术:自主研发了\预制锚头\、\双锚固段\预应力锚索,前者通过自制预制锚头,较传统的锚索大幅度提高了安
1
全耐久性和锚固力;后者通过增加外锚固段,解决了传统锚索预应力损失的问题。基于两种结构组合形成了复合型预应力锚索。创新了设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了施工关键技术,建立了质量评定方法。拓宽了预应力锚索在复杂岩土条件下的使用范围,特别是腐蚀地层与沿海腐蚀环境,提升了我国边坡锚固水平。
创新点2:研发了两种钢花管多次分段控制注浆加固支挡新技术:首创了竖向钢花管多次分段控制注浆加固支挡技术和斜向多次分段控制注浆钢花管(预应力)加固技术,前者实现了岩土体注浆加固和抗滑支挡的共同作用;后者实现了岩土体注浆加固和边坡锚固的共同作用。创新了两种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了注浆\范围控制、分段控制、压力控制\施工关键技术,创立了质量检验方法。为边坡灾害防治提供了先进、快速、经济的加固支挡技术。
创新点3:构建了山区公路边坡灾害全过程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基于安全风险评估理论,首次建立了公路边坡灾害设计阶段预测评估、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运营阶段安全评估的方法,构建了全过程风险评估体系,为我国山区公路边坡灾害的评估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创新点4:开发了两种边坡监测预警新技术:首次开发了基于分布式光纤的边坡安全监测告警技术,实现了低成本、全覆盖、全天候、实时快速监测告警功能;首次开发了基于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的边坡超深孔监测预警技术,解决了超过200m深部位移监测的技术难题。
项目成果全面支撑了云南省十余条山区公路建设养护,且在其他八省区公路铁路得到了推广,近3年内部分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约3900万元,其他经济效益过10亿,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行业和地方指南标准主编(笔)2部,参编2部;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0篇,培养一大批科技人才,推动了行业和区域科技进步与发展。
四、客观评价
项目得到科学技术部、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院的相关评价,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进行了科技查新。
1、国家科学技术部评价结论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专家验收意见:提出了“公路路堑边坡和路堤边坡的灾害
2
分类和破坏模式,建立了钢花管多次注浆抗滑体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形成了施工工艺,用于龙瑞高速龙陵立交高边坡等工程”(创新点2);“构建了高原山区公路边坡灾害风险评估、预警标准体系,集成形成了山区公路工程智能预警系统(创新点3、4),在龙瑞线等边坡工程中进行了实际工程验证,相关成果纳入了省部级规范”。完成了任务书中的预期技术经济指标:“提出钢花管二次注浆抗滑体防治新技术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力争实现二次注浆微型桩较以往的普通微型桩的抗滑效果提高15%以上,同类工程应用造价节约20%以上。”(创新点2)。
科技部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办公室专家验收意见:“研发了智能注浆和新型智能注浆”(创新点2)和“公路地质灾害智能远程监测系统”(创新点4)。
2、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评价结论
①对云南高原山区地质灾害进行了区划,总结了各区的降雨特征及地质灾害分布规律;②系统总结了云南高原山区农村公路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发生机理;③提出了包括简易支挡技术、生态防护技术、注浆加固技术(创新点2)及排水技术等在内的云南农村公路地质灾害适宜防治技术;④提出了云南农村公路运营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农村公路地质灾害检查养护管理体系(创新点3);⑤研发了云南农村公路地质灾害数据库与评价管理系统(创新点3、4)。
3、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评价结论
①系统总结了云南省公路边坡灾害的成套防治技术(创新点2、3);②编写了《云南省高原山区公路边坡灾害勘测设计指南》。
4、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院评价结论
项目以我国复杂山区公路边坡灾害防控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我国山区公路边坡灾害防灾减灾技术水平为目标,针对公路边坡灾害防控全过程关键技术问题,运用病害调查、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现场试验与监测、工程示范等研究手段,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取得以下创新成果:①研发了竖向钢花管、斜向钢锚管多次分段控制注浆加固支挡结构,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和检验标准,为公路边坡加固提供了两种快速高效的处置技术(创新点2)。②研发了“预制锚头”锚索和“双锚固段”锚索等两种新型预应力锚索结构,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拓宽了预应力锚索在腐
3
蚀地层与破碎松散地层的使用范围,有效提高了锚索锚固力,降低了锚索预应力损失,增强了预应力锚固边坡的安全耐久性(创新点1)。③提出了公路边坡设计阶段的灾害预测、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运营阶段安全检查与风险评价方法,构建了公路边坡全寿命周期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为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创新点3)。④开发了基于分布式光纤的边坡安全监测告警技术,解决了公路边坡灾害低成本、全覆盖和全天候的监控技术难题;基于阵列式位移与空间形态测量系统(SAA传感系统),开发了边坡超深孔监测预警技术,解决了200m以上的超深孔位移监测技术难题(创新点4)。⑤建立了复杂边坡坡体结构与破坏模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实时工况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计算理论,发展了公路边坡加固工程设计方法。项目研究成果已在云南、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区20多条公路成功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竖向钢花管、斜向钢锚管多次分段控制注浆加固支挡结构、“预制锚头”和“双锚固段”新型锚索结构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科技查新结论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检出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内文献有81篇,国外文献64篇。国内查新结论:在国内文献及数据库检索中,未发现有与本项目整体技术涉及多方面技术组成一体的相同的“复杂山区公路边坡灾害全过程防控新技术及应用”的相同报道,未见有与本项目创新点(查新点)组成的技术特点相同的报道。国外查新结论:未见国外有与本项目创新点(查新点)组成的技术特点相同的报道。
五、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成果被建设、设计、施工、管理等单位广泛采用,成果转化率高、系统性强,具有良好应用推广前景。
(1)新型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广东省6处典型煤系地层和高液限土边坡灾害整治工点进行应用示范,造价减少2112.86万元,降低15.28%—30.11%,经济优势明显。
(2)钢花管多次分段控制注浆加固支挡新技术已在5条山区公路12个典型工点进行应用示范,尤其在\鲁甸\地震抢险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作用。在云南、广东等超过20条山区公路、铁路中得到推广,成为公路边坡灾害抢险的实用技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