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审医务处整理培训内容
医务处整理需培训
一、医院服务方面培训
1、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有培训。 2、对医务人员进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知情同意以及告知方面培训。
3、对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有完整相关资料(每年至少一次)。
二、患者安全方面培训
1、手卫生培训。
2、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
1、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本岗位职责相关制度的培训。 2、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并严格遵循本专业岗位相关规范和指南开展医疗工作。
3、有各专业、各岗位“三基”培训。有根据不同层次及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基”培训内容、要求、重点和培训计划。有与培训相适宜的技能培训设施、设备及经费保障。病历书写为临床医师“三基”训练主要内容之一。
4、组织“患者安全目标”相关制度的员工培训与考核。员工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知晓率≥90%。
5、有防范医疗风险的相关教育与培训,其中包括患者安全典型案例的分析。有针对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流程、规范、预案等进行培训的计划并实施。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培训率≥80%。
6、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接受质量管理培训,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
7、开展院、科两级的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效果明显。经过培训,全员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管理人员能运用PDCA方法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员工能够主动参与。
8、对相关的科室人员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与考核,包括患者的知情同意。
9、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培训。至少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
围、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10、有适用的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
11、用新制定与更新后的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规范培训相关人员。新的指南/规范是先培训、后执行。
12、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与教育。 13、手术科室:
1)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
2)在患者手术前履行知情同意。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 3)有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 4)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
5)有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制度。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
6)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系。对临床手术科室医师与护理人员培训。 14、传染病管理方面培训:
1)《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的培训。
2)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核对以及奖惩等相关制度并组织培训。
3)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4)定期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传染病处置演练。 15、院内感染管理方面培训:
1)院科两级院感管理。 2) 医疗废物管理培训。 3)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培训。 16、药事管理培训:
1)有药事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宣传、教育、培训。
2)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3)定期为临床医师、护士提供合理用药培训。 17、输血管理培训:
1)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教育培训。
2)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 3)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4)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并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培训。
5)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6)有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的培训和记录。 18、岗位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培训。 19、感染性疾病科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20、介入治疗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21、血液透析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22、营养科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23、高压氧科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24、放射治疗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25、特殊检查室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26、核医学科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27、病案室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28、检验科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29、病理科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30、放射科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31、输血科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32、麻醉科专项考核培训(科室完成) 33、重症医学科专项考核培训(科室完成) 34、中医诊疗科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35、康复科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36、疼痛科专项培训(科室完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