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1级《计算机网络》试题B卷
山东政法学院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计算机网络》试题(B)卷
2011级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网桥工作在:(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2、在常用的传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是:( )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缆
D、无线电磁波
3、OSI与TCP/IP都有的层次是:( )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B、网格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C、会话层、网络层和物理层 4、OSPF即为:( ) A、路由信息协议
B、边界控制协议
C、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D、传输控制协议
D、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5、在路由器互联的多个局域网中,通常要求每个局域网的( )。 A、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都必须相同 B、数据链路层协议必须相同,而物理层协议可以不同 C、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物理层协议必须相同 D、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都可以不相同
6、在CSMA/CD协议中,当侦听到传输媒体忙时,则( )直到媒体空闲。 A、延迟一个固定的时间单位再侦听 B、继续侦听 C、延迟一个随机的时间单位再侦听 D、放弃侦听 7、127.0.0.1属于哪一类特殊地址( )。
A、广播地址 B、回环地址 C、本地链路地址 D、网络地址 8、HTTP的会话过程中,以下不属于此过程的是:( )
A、建立连接 B、发出请求信息 C、发出响应信息 D、传输数据 9、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 ) A、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B、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C、GO-BACK-N协议 D、选择重发ARQ协议
201133G04500011-01《计算机网络》(第 1 页 共 7 页)
10、下面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协议所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和同步
B、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C、在OSI参考模型中,要实现第N层的协议,需要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协议规定了对等层实体之间所交换的信息的格式和含义
11、采用下列哪种传输方式,由网络负责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分组按顺序被递交?( ) A. 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 虚电路分组交换 D.数据报分组交换
12、在信道复用技术中,波分复用WDM事实上是一种针对光的:( ) A、频分复用
B、时分复用
C、统计时分复用
D、码分复用
13、PPP协议采用零比特填充的方法来实现透明传输,若帧的数据段中出现比特串“11011111101”,为解决透明传输的问题,进行比特填充之后的输出为:( )
A、1100111111001
B、110111110101
C、1100111110101
D、110111111001
14、以太网的同步信号是通过( )实现的。
A、高精度时钟 B、插入同步比特流 C、曼彻斯特编码 15、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是:( ) A、比特
B、分组
C、包 D、帧
D、CSMA/CD
16、集线器和路由器分别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 )。
A、第一和第二层 B、第一和第三层 C、第二和第三层 D、第二和第四层
17、假定一台主机的IP地址是211.64.88.126,子网掩码为255.255.224.0,则该子网地址是( )。
A、211.64.88.0 B、211.64.64.0 C、211.64.32.0 D、211.64.224.0 18、BGP协议交换的网络可达性信息是( )
A、到达某个网络的链路状态的摘要信息 B、到达某个网络的最短距离以及下一跳路由器 C、到达某个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器 D、到达某个网络所经过的路径
19、当客户端请求域名解析时,如果本地DNS服务器不能完成解析,就把请求发送给其他服务器,依次进行查询,直到把域名解析结果返回给请求的客户端。这种方式称为( )。
A、迭代解析 B、递归解析 C、迭代与递归相结合的解析 D、高速缓存解析 20、IDEA是一种:( ) A、数字签名算法
B、公钥密码算法
C、鉴别算法
D、对称密钥算法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数据链路层所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哪些类型:( ) A、单播信道
B、多播信道
C、广播信道
D、点对点信道
201133G04500011-01《计算机网络》(第 2 页 共 7 页)
2、信道复用技术一般包括:( ) A、频分复用
B、时分复用
C、波分复用
D、码分复用
3、对于一个CIDR地址块206.0.64.0/1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址块包含64个C类网络
B、该地址块相对应的地址掩码为:255.255.192.0 C、该地址块不可再分
D、该地址块中的地址数一定是2的整数次幂
4、在计算机网络中常提到的交换一般有以下哪几种:( ) A、电路交换
B、链路交换
C、报文交换
D、 分组交换
5、数据在网络中经历的总时延为以下哪些时延之和:( ) A、存储时延 E、传播时延
B、调度时延 F、处理时延
C、发送时延 G、转发时延
D、调制时延 H、排队时延
6、网桥可带的好处有几下哪几点:( ) A、控制网络拥塞,平衡信道流量 B、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 C、扩大了物理范围 D、提高了可靠性 E、降低了时延
F、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
7、在网络出现拥塞后,一般可采用以下哪些方法来解决:( ) A、接入控制 B、通信量整形 C、抑制分组 D、负载丢弃 8、关于理想的路由算法,下列哪些的正确的?( ) A、算法必须是正确和完整的。
B、算法的高性能要求在计算上是复杂的。 C、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 D、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E、算法应是公平的。 F、算法应是最佳的。
9、以下针对内部网关协议RI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B、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C、RIP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
D、当网络出现问题时,RIP能够较快地将故障信息传递到所有的路由器
201133G04500011-01《计算机网络》(第 3 页 共 7 页)
10、IP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过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 A、分类的IP地址 C、子网的划分
B、加入子网掩码的二级IP地址 D、构成超网
三、名词术语解释(从给出的20个答案中,选出最适当的答案号写入对应的术语后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FCS( )2、全双工信道( )3、吞吐量( )4、CIDR( ) 5、慢开始( )6、OSI模型( )7、公钥密码体系( )8、鉴别( ) 9、统一资源定位符( )10、BGP( )11、拥塞控制( )12、透明传输( ) 13、ARP( )14、电路交换( )15、IRTF( )16、ssthresh( ) 17、防火墙( )18、STDM( )19、网络体系结构( )20、时延( ) A、因特网研究部
B、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C、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D、计算机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E、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F、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能够明显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G、由ISO国际标准组织提出的一个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H、地址解析协议 I、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J、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K、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 L、发送数据伊始,由小到大逐渐增大拥塞窗口数值
M、一种安装在一个网点和网络的其余部分之间以实施防问控制策略的特殊编程的路由器 N、避免消息内容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的措施
O、URL,用来表示从因特网上得到的资源位置和访问这些资源的方法 P、验证通信的对方的确是自己所要通信的对象而非冒充者 Q、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R、为进行检错而添加的称之为帧检验序列的冗余码 S、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同且分离 T、慢开始门限
201133G04500011-01《计算机网络》(第 4 页 共 7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