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检测试题 - 图文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检测试题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3 20:48:58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60分)

1.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 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 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 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 2.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C

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 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D

A.儒、道、法 B. 儒、法、道 C. 法、儒、道、 D. 道、法、儒 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他比喻C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C.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5.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学派应是A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6.战国时期墨家对实用科技较为关注,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B A、墨家对科技感兴趣 B、墨家代表的是平民,是生产的实践者

C、其它学派鄙视科技 D、墨子本人是小生产者

7.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盲”。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B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8.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D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 B民贵君轻主张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9.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D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10.北宋时期理学形成,并逐渐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北宋时期理学形成并得到发展的原因有D

①佛、道思想的发展给儒学带来巨大冲击但又为儒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来源 ②藩镇割据以来的思想混乱局面不利于巩固北宋的局部统一 ③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④理学强调伦理道德、重视人伦血缘关系,适应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C A 从矛盾对立转化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12.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D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

13.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 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A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14.南宋时的朱熹和陆九渊都A

A 属于著名理学大家 B 提出了“心即理也”

C 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 D 通过“格物致知”把握天理 15.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D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16.张载提出了“立天理”、“灭人欲”,陆九渊提出“吾心便是宇宙”、“心外无物”, 王守仁提出“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均以B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7.宋明理学的特点有D

①进一步思辨化,闪烁着理学家们的哲学智慧 ②重伦理道德 ③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④更加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 A.①③ B.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这句话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B A、破除对孔子迷信的思想 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 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19.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种,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D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20.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C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21.某中学高中历史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22.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两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下列思想家中,其政治思想主张与唐甄相似的是B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魏源

23.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 求,这个“时代”指 C

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②封建制度衰落时代 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 ④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主要是他们B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25.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王夫之强调“气”是阴阳变化的实体,理乃是变化过程所呈现出的规律性。他们两人观点的本质区别是C

A.“理” 与“气”的作用不同 B.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C.唯物与唯心的对立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26.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27.顾炎武与王夫之都主张A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为民生之本 C、物质第一性 D、天下为主,君为客 28.“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以下中国古代思想最能体现“和”的价值的是B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9.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C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0. 前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有C

①“仁”的学说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10分,33题12分,总计40分)

31.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仁爱和谐、敬长知礼、奋发图强等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国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26日,在中国古代“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布设立“孔子奖”。这项由济宁市申请设立的“孔子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最高级别国际奖项。这一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奖项,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

材料二:中国古代一些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反映了儒家思想已占统治地位,成为主导思想。

请回答:

(1)概述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从教育、文化、哲学)。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统治者的重视?(6分)

(2)材料二的这种确立儒家思想成正统的情况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了哪些变化?(4分)

(3)近代以来直至19世纪末,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步动摇。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他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指出董仲舒观点的实质和影响。(6) (2)结合秦汉时期有关史实,说明造成儒家在秦汉不同命运的原因。(4分)

33.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请回答: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3分)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4分)

班级____ 姓名____ 学号____ 成绩____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检测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60分) 1 B 16 B 2 C 17 D 3 D 18 B 4 C 19 D 5 A 20 C 6 B 21 C 7 B 22 B 8 D 23 C 9 D 24 B 10 D 25 C 11 C 26 A 12 D 27 A 13 A 28 B 14 A 29 C 15 D 30 C 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10分,33题12分,总计40分)

31.观点: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礼,主张贵贱有序,以礼仪规范人们的言行;德,主张以德治民,注重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4分)不受重视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进行改革,其观点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必然遭到冷落。(2分)

(2)西汉。(2分)变化: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3)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4分。)

(4)本着传承文明、更新文化的宗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分)

32.(1)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质: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受命于天,依照天意进行统治,神化君主权力,是唯心主义思想。影响:在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6分)

(2)秦朝适应创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实行焚书坑儒、崇尚法家的政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黄老思想。随着经济的恢复,为解决诸侯王问题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董仲舒改造孔孟儒学,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使之成为统治思想。(4)

33.(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3分)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3分)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 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6分)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60分) 1.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 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 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 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 2.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C 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 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D A.儒、道、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