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理整理题目1

生理整理题目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21:07:14

C.尿量增加,尿渗透压降低D.尿量正常,尿渗透压降低 E.尿量正常,尿渗透压升高 59.利尿酸药物性利尿

A.尿多,髓质渗透压降低B.尿多,尿液渗透压升高 C.尿多,髓质渗透压升高D.尿多,髓质渗透压不变 E.尿多,尿液渗透压不变 60.垂体后叶病变时多尿

A.为渗透性利尿B.为尿崩症C.和利尿酸的利尿机制相同 D.与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关系密切E.有效滤过压升高 61.由于胰岛素的分泌过少所致的尿多为

A.渗透性利尿 B.水利尿C.髓质渗透压降低产生利尿 D.影响尿素的代谢产生利尿效应E.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62. 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的

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E..感受器细胞 63.肾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Na+ 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 D.肾小管液Na+ 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64.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 65.肾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A.血流量小B.血流分布均匀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66.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A.带负电的小分子B.带正电的小分子C.电中性的小分子 D.带正电的大分子E.带负电的大分子 67.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 D.囊内压E.全身动脉压

6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 69.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肾交感神经兴奋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E.注射抗利尿激素

70.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B.囊内压下降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肾血浆流量增多E.囊内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71.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

A.平均动脉压降低B.滤过膜通透性降低C.囊内压升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E.肾血浆流量降低 72.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B.一个肾生成的原尿量

C.两肾生成的原尿量D.两肾生成的终尿量E.一个肾生成的终尿量 73.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的比值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74.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B.肾血浆流量增大C.血浆蛋白浓度增高

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75.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

A.基侧膜上的Na+ 泵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C.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 D.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 76.下列哪项属于被动转运

A.水从低渗透压侧至高渗透压一侧B.Na+ 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 C.葡萄糖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D.氨基酸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 E.蛋白质进入细胞

77.抑制近球小管的H+-Na+ 交换不引起

A.Na+排出增多B.Cl-排出增多C.水排出增多 D.HCO3-排出增多E.葡萄糖排出增多 78.肾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

A.近球小管B.髓袢C.远球小管D.集合管E.各段肾小管 79.近球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

A.低渗重吸收B.等渗重吸收C.高渗重吸收 D.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E.受醛固酮的调节 80.肾糖阈是指

A.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B.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C.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D.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E.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 81.肾小管对HCO3--的分泌增加不引起

A.以HCO3-的形式吸收B.以CO2的形式吸收C.主要在远球小管进行 D.滞后于Cl--的吸收E.不依赖于H+的分泌 82.肾小管对H+的分泌增加不引起

A.Na+吸收增加B.HCO3--重吸收增加C.NH3分泌增加 D.K+分泌增加E.H2PO4--排除增加 83.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

A.近球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B.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C.远球小管,集合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D.髓袢升支粗段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E.远球小管,集合管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 84.肾外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A.近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B.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 C.远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D.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E.集合管对尿素的重吸收

85.肾脏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A.NaClB.尿素C.NaCl和尿素D.KClE.NaCl和KCl 86.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肾小管

A.H+-Na+ 交换增强B.H+-K+ 交换增强C.K+-Na+ 交换减弱 D.K+重吸收增强E.NH4+-K+ 交换减弱 87.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肾血流量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 88.低血钾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肾小管

A.H+-Na+ 交换增强B.H+-K+ 交换增强C.K+-Na+ 交换减弱 D.HCO3--重吸收增强E.NH4+-K+ 交换减弱 89.球--管平衡是指

A.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65%~70%B.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重吸收率 C.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D.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 E.以上都不是

90.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B.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C.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D.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E.保Na+、排K+、保水

91.下列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

A.心钠素B.血管紧张素Ⅱ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血压降低E.大量出汗 92.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动脉血压升高 D.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E.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93.大量饮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

A.血量增多B.动脉血压增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血管紧张素Ⅱ减少E.心钠素增多 9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

A.醛固酮分泌减少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D.肾NaCl排出减少E.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95.致密斑感受器直接感受下列哪项变化

A.肾小球滤过率B.流经致密斑的钠量C.循环血量D.动脉血压E.血K+ 96.可致肾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是

A.入球小动脉压降低B.交感神经活动降低C.血Na+降低 D.血K+升高E.致密斑活动降低 97.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

A.Na+重吸收减少B.K+重吸收增加C.水重吸收减少 D.Cl-重吸收减少E.K+排出增加 98.可促进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是

A.血管紧张素Ⅱ增多B.血Na+增多C.血K+降低D.血量增多E.血压升高 99.正常终尿约占肾小球超滤液量的 A.1%B.5%C.10%D.15%E.20% 100.H+分泌与K+分泌相互影响的部位在

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B.近球小管C.髓袢升支细段 D.髓袢降支细段E.髓袢降支粗段

试题答案

1.E 2.D 3.B 4.C 5.B 6.C 7.E 8.E 9.C 10.A 11.B 12.D 13.C 14.B 15.E 16.E 17.A 18.D 19.C 20.D 21.C 22.A 23.C 24.D 25.B 26.A 27.D 28.C 29.D 30.C

31.B 32.B 33.C 34.A 35.D 36.C 37.C 38.A 39.B 40.D 41.B 42.A 43.C 44.D 45.A 46.B 47.C 48.D 49.C 50.D 51.B 52.C 53.A 54.C 55.C 56.D 57.B 58.C 59.A 60.B 61.A 62.D 63.D 64.E 65.D 66.B 67.A 68.B 69.C 70.D 71.E 72.C 73.A 74.E 75.A 76.A 77.E 78.A 79.B 80.A 81.B 82.D 83.B 84.B 85.C 86.C 87.C 88.A 89.A 90.A 91.A 92.A 93.C 94.D 95.B 96.A 97.E 98.A 99.A 100.A

11.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1. B类纤维包括

A. 有髓的躯体传入纤维B. 皮肤的触压觉传入纤维C. 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D. 有髓的自主神经节前纤维E. 有髓的躯体传出纤维

2.神经冲动抵达末稍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那种离子的作用? A.Cl- B.Ca2+ C.Mg2+ D.Na+ E.K+ 3.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A. 与阈电位成正比 B. 与髓鞘化的程度成反比 C. 与纤维直径成正比 D. 与刺激强度成正比E. 温度降低,传导速度加快 4.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 失去了神经冲动的影响B. 因肌肉瘫痪使供血减少所致 C. 肌肉受到病毒的侵害D. 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 E. 肌肉失去了运动功能所致

5.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双向传递B. 不易疲劳 C. 突触延搁 D. 不能总和E. 呈衰减性 6. 属于非化学性信息传递的方式是

A. 神经—肌肉接头B. 激素对靶器官的作用C. 经典突触 D. 缝隙连接E. 曲张体

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A. 极化B. 超极化C. 后电位D. 复极化 E. 去极化

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高? A. Ca2+ B. Cl- C. K+ D.Na+和K+,尤其是Na+ E.Cl-和K+,尤其是Cl-

9.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加 A.Na+、Cl-、K+,尤其是K+ B.Ca2+、K+、Cl-,尤其是Ca2+ C.Na+、K+,尤其是Na+ D.K+、Cl-,尤其是Cl- E.K+、Ca2+、Na+,尤其是Ca2+ 10.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 突触后膜超极化 D. 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E. 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 11.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A. 突触前膜超极化B. 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C. 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D.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E. 通过轴突—树突式突触的结构基础实现 12.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全属于

A. 突触后抑制B. 突触前抑制C. 周围性抑制D. 交互抑制 E. 前馈抑制

搜索更多关于: 生理整理题目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C.尿量增加,尿渗透压降低D.尿量正常,尿渗透压降低 E.尿量正常,尿渗透压升高 59.利尿酸药物性利尿 A.尿多,髓质渗透压降低B.尿多,尿液渗透压升高 C.尿多,髓质渗透压升高D.尿多,髓质渗透压不变 E.尿多,尿液渗透压不变 60.垂体后叶病变时多尿 A.为渗透性利尿B.为尿崩症C.和利尿酸的利尿机制相同 D.与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关系密切E.有效滤过压升高 61.由于胰岛素的分泌过少所致的尿多为 A.渗透性利尿 B.水利尿C.髓质渗透压降低产生利尿 D.影响尿素的代谢产生利尿效应E.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62. 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的 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E..感受器细胞 63.肾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Na+ 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 D.肾小管液Na+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