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基础性教案:杭州市竞舟小学 舒俊波
【教材分析】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第6课。本课重点研究植物覆盖、坡度高低、降雨量大小这三个因素。拓展学生对侵蚀现象的认识,同时与自然界各种现象联系起来,思考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教材第一部分“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通过交流完善研究方案,注意研究细节,明确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探索侵蚀的实验”。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直观感受不同植物覆盖、不同坡度、不同降雨量对土地受侵蚀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并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内化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生分析】
学生对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都有所了解,设计的实验方案基本能满足研究需要。但实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却容易被学生忽视,如降水的落点、高度、时间控制等,而这些细节容易影响实验结果。如果变量控制到位,该实验的结果应该容易得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重 难 点】交流并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使之更科学、合理。 【器材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
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象。 【教学过程】
一、交流计划,发现问题
学生通过交流研究计划,发现计划中的一些问题,改进研究,明确方法,注意细节,保证探究有序进行。
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小组的研究计划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说说你的想法。 2.全班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请花3分钟时间,改进自己小组的研究计划。 3.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降水的落点、高度和持续时间,需要做怎样的规定? 二、对比实验,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影响土地侵蚀的相关因素,得出相应结论,并通过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思考自然界中土地被侵蚀的情况。
1.介绍模拟实验的材料
要研究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那些因素有关,我们需要在自然界中,找一个雨天来研究,今天可行吗?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学生对模拟实验有所接触,则直接引出模拟实验的材料。学生对模拟实验没有基础,则教师简单介绍模拟实验的基本情况。
PPT展示模拟实验的对应材料
用洒水壶模拟下雨,如何模拟大雨和小雨。 用不同坡度的土堆,模拟坡度大小。
用有草皮覆盖的土堆和裸露的土堆模拟是否有植物覆盖。 2.分组实验
各组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展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表格 研究问题 观察发现 实验结论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利用PPT打出。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3.小组交流和汇报
喊停实验,并留给学生时间整理器材和发现。
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并进行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板书: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雨量大小: 是否有植被覆盖
坡度大小 4.小结和思考 根据全班的汇报,思考
什么情况下,土地最容易被侵蚀?什么情况下土地最不容易被侵蚀? 三、拓展延伸
把课堂中的实验结果和自然中的各种情况有机结合在一起,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1.PPT展示自然界中的泥石流等灾害
思考,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什么情况下泥石流会更具危害性?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泥石流等灾害呢?发生泥石流应该怎么办?如何减少、减小泥石流的危害?
学生讨论交流。
2.PPT展示土地被侵蚀后产生土地发生的变化
思考:猜测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你的推测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3.思考:侵蚀只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吗?
【作业辅导】
1.下列情况,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的( A )。 A.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2.在研究降雨量对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A )。 A.有无植被覆盖 B.降雨量的大小 C.土地的坡度 3.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人们需要牛羊和树木 B.人们的粮食已经够吃了 C.改善水土流失现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