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沪教版2014学年初三语文议论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2010初三语文议论文专项训练
一、 阅读下文,完成1------5题(23分)
为汉语的纯洁和健康而呼吁
胡守钧
①汉语正遭到来自英语的严重危险。您在语言生活中信手拈来的英语缩写词太多了:VCD、IT、PC、MTV、WTO,不胜枚举。国产的英语缩写词也附庸风雅、争先恐后:CCTV、CUBA等。更有中英文相并接的词:卡拉OK、T恤、IC卡等。各行各业各单位,好象有个英语缩写名才时髦似的。这些英语缩写词显像在荧屏上,刷在汽车上,标在话筒上,印在运动服上,写在招牌上,当然更说在嘴上;不仅民间口头流传,而且媒体广而用之,甚至堂而皇之印上了红头文件。 ②英语缩写词的大举入侵,从三个方面破坏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它破坏了汉语一字一音一义的语言系统,“首席执行官”大家一听就懂;CEO,一般人就听不懂了。它破坏了汉语字字有声调的语音系统,夹杂在汉语中的英文缩写词读什么声调,不规范、不统一,说着拗口,听着别扭。它破坏了汉语行音义结合的独特的书写系统,汉字里夹英文,既不方便又不美观。请朋友们听听下面一段奇话吧:
③ “APEC的记者招待会后,我约了CCTV的几名记者和一群MBA、MPA的研究生,讨论中国加入WTO后IT业的发展前景,以及IT业对GDP的影响。读MBA的张小姐原来想到IT业发展,今后目标是当CEO,现在感到加入WTO后,中国IT业风险很大,转而去了NIKE公司。相反,读MPA的李先生感觉良好,加入WTO后,政府职能大幅转变,MPA的毕业生大有用武之地。随后,我们去了KTV包房,打开DVD,大唱卡拉OK,大家兴高采烈,通宵达旦,也不上INTEL网QQ了。”
④炎黄子孙们,听了这段“话语”,您作何感想呢???
⑤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快,任何一个民族都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民族内聚力,方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语言,包括它的书写形式——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精神的体现,继承民族文化、hóng扬民族精神,就必须维护自己民族语言的纯洁健康。倘若一个民族的语言病入膏肓,其民族精神靠什么去振奋啊?法国、德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在努力维护各自语言的纯洁性,法国以立法的方式禁止法语中夹杂非法语词汇;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签署了维护俄语纯洁性的法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呀!
⑥我呼吁:维护汉语的纯洁性,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统一认识,从我做起,按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去说话、去写字!
⑦我呼吁:国家要完善语言文字的立法,规定要具体可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⑧朋友们,我们的民族语言——汉语神圣不可污染,因为那是中华文化千秋万代绵绵永续的精神家园。 【链接材料】
站在文化的立场,一个国家的母语,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国防。如果你的母语被外语侵入而且扭曲、恶化,那你的文化就受到了侵略。所以我觉得学者、作家、翻译家、老师,尤其是中学国文老师,等于文化国防的前线。因此我非常赞佩他们,我回去之后也要投入到台湾中学教员组织的这个抢救国文运动中去。 (节选自余光中《中文不朽》)
1.(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hóng扬
(2)解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文中的含义: (3分)
2、 英语缩写词的大举入侵,从哪三个方面破坏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1) ;(2) ;(3) 。(6分)
3.(1)作者写第③段“奇话”的目的是 (2分) (2)请在第④段的“??”(省略号)处写出你的感想。(2分) 答:
4. “我们决不反对学习外语,我们坚决反对的是汉语中夹杂外语词汇;我们决不反对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不反对从外语里“借词”以丰富汉语词库,和尚、执著、圆寂、坦克、胡同都是外来词嘛,但“借词”必须汉语化,汉语必须是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语言系统,而不是中西混杂的大杂烩。”(5分)
这个段落填加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理由是 5.阅读链接材料,请你举一个事例来证明余光中先生“一个国家的母语,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国防”的观点。(3分)
答: 片段一参考答案:
1.弘(2分) 要借鉴法国、俄罗斯立法的做法来维护汉族语言的纯洁健康(3分) 2.它破坏了汉语一字一音一义的语言系统。它破坏了汉语字字有声调的语音系统。它破坏了汉语行音义结合的独特的书写系统。(6分)
3.(1)用事实证明(解释说明)了“英语缩写词的大举入侵破坏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汉语的形象被糟蹋得如此不伦不类。(2分)
(2)听不懂,听了难过,汉语的形象被糟蹋得如此不伦不类,作为中华儿女,我感到揪心的疼痛!(围绕此中心的感想均可)(2分) 4.应放在5、6段之间(1分),结构上过渡引出下文的呼吁,即表达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上阐明观点,使主张不片面。(4分)
5.余光中先生认为:一个国家的母语,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国防。(1分)示例:历史上许多侵略者要消灭一个民族,往往都要拿这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开刀。日本侵占东北时,强迫东北人不学中文,学习日语。再如,《最后一课》里普鲁士占领军不准小弗朗士们学习法语。这都是为了从根本上铲除被占领地区的文化根基。(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练习6——11题。(21分) 辩证看压力
①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②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 、 、 种粮食。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
③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
却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
④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
⑤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如同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
6、阅读理解第②段划线句,在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2分) 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 、 、 种粮食。 7、关于第③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画线句中三个分号运用错误,应改为顿号。
B、本段画线句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对做学问来说,压力下产生重大成就的例子有很多。 C、本段划线句属于事实论据。 D、曹植的七步诗不属于理论论据。
8、第一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1) (2) (4分) 9、请谈谈你对④段划线句的理解。(4分)
10、第⑤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作用是 (5分)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片段二参考答案: 6、盖房子、煮事物(2分) 7、A(3分)
8、(1)强调外在压力的客观存在,且给人以逼迫感,无人喜欢。 (2)自然引出论点,照应标题中的“辨证”。(2+2)
9、只有在顺境中看到隐患,在逆境中看到希望,明确前进的方向,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或:真正的强者善于在顺境中自我加压,发现隐患,在压力之下寻找脱困的出路,把握前进的方向。(4分)
10、对比论证。褒贬鲜明地论证了“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