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本与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1)主产品和副产品 (2)联产品成本的分配 (3)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学习方法】
本章主要以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着重理解服务部门成本分配的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的计算步骤。学生应事先预习,并完成本章作业。
【教学时数】3课时 【课后练习】
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2、5 思考题:
(1)成本的初次分配是指哪个阶段的成本分配?
(2)企业内部服务部门的成本为什么要分配?分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本章服务部门成本分配的三种方法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直接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 【参考资料】
阅读教材第三章p46-p58
第四章、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作业成本动因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程序,熟悉作业成本计算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掌握当代管理会计面临的崭新历史时代背景及与现代管理会计新体系创建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主要内容】
1、作业成本计算
(1)作业成本计算产生的背景 (2)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内容 2、作业成本计算的程序及应用 (1)作业成本计算的例解
(2)作业成本计算在商业和服务业的应用 3、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 (1)作业管理
(2)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问题
(3)作业管理和作业成本计算实施的内部环境 【学习方法】
本章主要以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课堂讨论与互动为辅,着重理解作业成本计算法中的成本动因概念以及成本的分配方法。学生应事先预习,并完成本章作业。 【教学时数】4课时 【课后练习】
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3、5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当代管理会计面临新的重大突破?导致其新的突破的技术、经济条件是什么?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3)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有什么问题?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链 价值链 【参考资料】
1、阅读教材第四章p63-p77
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二十章,p433-p464
第五章 成本性态和两种类型的损益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的主要类型,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的含义、特点、内容,进一步分类,降低途径、项目、相关范围,成本性态分析目的与方法;重点掌握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前提,尤其是变动成本法损益计算方法程序,变动成本法与吸收成本法在成本和收益确定上的区别以及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 【主要内容】
1、成本和成本性态 (1)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2)成本性态 (3)相关范围
2、混合成本分解和成本估计 (1)总成本函数模型
(2)混合成本的分解 (3)成本估计 3、两种类型的损益表
(1)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含义 (2)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3)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对收益计算的影响 (4)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5)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学习方法】
本章主要以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着重理解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含义及特点,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之间的各种差异及对决策的影响。学生应事先预习,并完成本章作业。 【教学时数】5课时 【课后练习】
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3、4、5 思考题:
(1)什么是成本性态?在管理会计中为何要将成本按其性态进行分类?如何分类?
(2)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有何不同?
(3)混合成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又具体可分为哪几类?每种类型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4)何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相关范围”概念在成本性态分析中为何具有重要的意义?
(5)什么是变动成本计算法及吸收成本计算法?试说明二者的基本特征并比较两者的不同点。
(6)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有何不同?试说明变动成本计算法及吸收成本计算法赞成或不赞成固定性制造费用列入期间成本的理由。
(7)变动成本计算法有何优缺点?
(8)为何说明变动成本计算法更便于分期业绩的评价?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成本性态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混合成本 变动成本计算法 【参考资料】
1、阅读教材第五章p83-p109
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九章,p75-p118
第六章 本量利关系的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盈亏平衡点及本量利分析的涵义,掌握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的计算方法及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了解有关因素的变动对盈亏平衡点及现实目标利润的影响。 【主要内容】
1、本量利分析概述 (1)本量利分析的假定 (2)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 (3)边际贡献及相关指标的计算 2、盈亏平衡分析
(1)盈亏平衡点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2)单一产品盈亏平衡点的确定方法 (3)安全边际的含义 (4)本量利分析图
(5)多品种条件下的盈亏平衡点计算 3、本量利关系分析
(1)因素变动对盈亏平衡点和利润的影响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盈亏平衡点和利润的影响 4、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1)保利分析 (2)利润敏感性分析 (3)经营杠杆的应用 【学习方法】
本章主要以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课堂讨论与互动为辅,着重理解边际贡献指标及盈亏平衡点的计算,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本量利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学生应事先预习,并完成本章作业。 【教学时数】6课时 【课后练习】
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2、3、5、6、9、10 思考题:
(1)什么是边际贡献?具有什么特殊性质?
(2)何谓安全边际?计算该指标有何意义?如何利用它计算销售利润额? (3)何谓本量利分析图?绘制此图的目的何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