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限时训练
1
中x= (d+6a+
4
5c-12b) kJ·mol(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观察图像,E1应为反应的活化能,加入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但是ΔH不变;1 mol NO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2和NO的反应热数值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 ΔH=-234 kJ·mol-1
。
(2)观察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将所给热化学方程式作如下运算:②×3-①×2+③×2,即可求出甲醇蒸汽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点燃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P4+5O2=====P4O10,结合图Ⅱ中白磷及其完全燃烧产物的结构,根据“反应热=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与燃烧热概念可得等式:6a+5c1
-(4x+12b)=-d,据此可得x=(d+6a+5c-12b)。
4
-1
限时训练 [P96]
时限:________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6分,共54分) 1.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解析: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电,属于二次电池,A项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故电流为铜流向锌,而电子是由锌流向铜,B项错;电池的实质即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项正
2+
确;Zn失去电子生成Zn,故作为负极,D项正确。
2.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烧杯a中的溶液pH降低 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
+-
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
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解析:由题给原电池装置可知,电子经过导线,由Zn电极流向Fe电极,则O2在Fe电
---
极发生还原反应:O2+2H2O+4e===4OH,烧杯a中c(OH)增大,溶液的pH升高。烧杯b
-2+
中,Zn发生氧化反应:Zn-2e===Zn。
3.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2-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2-
解析:A.Cu作正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错误;B.电池工作过程中,SO4不参加电
2--2+
极反应,故甲池的c(SO4)基本不变;C.电池工作时,甲池反应为Zn-2e===Zn,乙池反
2+-2+
应为Cu+2e===Cu,甲池中Zn会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维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2+
由电极反应式可知,乙池中每有64 g Cu析出,则进入乙池的Zn为65 g,溶液总质量略有增加,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
4.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解析:甲池中锌与铜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H2SO4中,形成原电池,乙池中仅发生锌与H2SO4
+
的反应,所以甲池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池不构成原电池。两池中c(H)均减小,甲池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乙快。
5.21世纪是钛的世纪。在800 ℃~1000 ℃时电解TiO2可制得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a为电源的正极
B.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2-
C.阴极发生的反应为:TiO2+2e===Ti+2O D.每生成0.1 mol钛,转移电子0.2 mol
2-
解析:由O移动方向可知b为电源正极,A项错误;b为电源正极,石墨电极上发生氧
-2-
化反应,B项正确;阴极发生的反应为:TiO2+4e===Ti+2O,C不正确;每生成0.1 mol钛,转移电子0.4 mol,D项错误。
6.某种可充电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Li1-xCoO2+LixC6===6C+LiCoO2,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放电时LixC6发生氧化反应
+
B.充电时,Li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 C.充电时将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
D.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Li1-xCoO2+xLi+xe===LiCoO2 解析:放电时,
-+
负极:LixC6-xe===xLi+6C
-+
正极:Li1-xCoO2+xe+xLi===LiCoO2 充电时,
+-
阴极:xLi+6C+xe===LixC6
-+
阳极:LiCoO2-xe===xLi+Li1-xCoO2
+
左边为负极区,右边为正极区,放电时,Li在负极区生成,移向正极区,而充电时,
Li从右向左移动。
7.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电解质为铁氰化钾K3[Fe(CN)6]和亚铁氰化钾K4[Fe(CN)6]的混合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
A.K移向催化剂b
4--3-
B.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Fe(CN)6]-e===[Fe(CN)6]
3-
C.Fe(CN)6在催化剂b表面被氧化
4-3-
D.电解池溶液中的[Fe(CN)6]和[Fe(CN)6]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
解析:根据电子的流向,左电极为负极,右电极为正极,K移向正极,A项正确;负极
4--3-3--4-
反应式为[Fe(CN)6]-e===[Fe(CN)6],正极反应式为[Fe(CN)6]+e===[Fe(CN)6],B、
3-
D正确;C项[Fe(CN)6]在催化剂b表面被还原,错误。
8.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电极,其他均为Cu电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
A.电子流动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 B.电极Ⅰ发生氧化反应 C.电极Ⅱ质量不变
2+-
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e===Cu
解析: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即电极Ⅰ→A→电极Ⅳ,A错误;电极Ⅰ上电极反
-3+2+
应式为Al-3e===Al,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电极Ⅱ是正极,正极上发生反应为Cu+--22e===Cu,所以电极Ⅱ质量逐渐增大,C错误;电极Ⅲ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
,D错误。
9.优质的锂碘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延续患者的生命,它的正极材料是聚2-乙烯吡啶(简写P2VP)和I2的复合物,电解质是固态薄膜状的碘化锂,电池的总反应为:2Li+P2VP·nI2===P2VP·(n-1)I2+2Li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A.正极的反应为:P2VP·nI2+2Li+2e===P2VP·(n-1)I2+2LiI B.电池工作时,碘离子移向P2VP一极
C.聚2-乙烯吡啶的复合物与有机物性质相似,因此聚2-乙烯吡啶的复合物不会导电 D.该电池所产生的电压低,使用寿命比较短 解析: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式,负极为锂,失去电子得到锂离子移向正极,与复合物结合,A正确;“正正负负”带负电子的碘离子移向负极锂电极,B错误;正极材料一定具有导电作用,否则无法形成通路,C错误;根据用于心脏起搏器,可分析出该电池使用寿命比较长,D错误。
二、非选择题(46分)
10.(8分)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