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恢复生态学题目分析解析
野逐渐变得干燥一些。演替可以从千差万别的地境上开始,先锋群落可能极不相同,但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间的差距会不断缩小。逐渐倾向一致。不管水生还是旱生的生境,最终都趋向于中生的生境,并均会发育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气候顶级(climatic climax)。
12、C对策种 :生存于资源一直处于丰富状态下的生境中,竞争力强,称为竞争种 13、S对策种 :适用于资源贫瘠的生境,忍耐恶劣环境的能力强,也叫做耐胁迫中
14、优势顶级群落:在顶级群落类型中,通常有一个群落类型是景观中分布最广的,这种区域类型叫做——优势顶级群落
15、多元顶级学说 :承认一个地区存在着一些或多或少同样稳定的群落
16、模糊演替网络 :顶级植物大吼道轻微的扰动将导致恢复或重新出现先锋在,这两种变化可使多样性增加这预示着在演替的最后阶段,多样性会下降 17、抑制作用理论
18、复原性 :是群落受到干扰破坏后迅速恢复到最初状态的能力。 19、抗性 :是指群落对干扰和破坏的抵抗和承受能力 第四章 生态恢复的技术背景 一、选择题
1、生态恢复的目标不包括 (C ) A 提高生态效益 B 恢复植被和土壤 C 提高动物活性 D 构建合理景观
2、Daily通过计算退化生态系统潜在的直接利用价值后认为,湿热地区耕作转换后,其土壤恢复需要多少年 ( B ) A 4-8年 B 5-40年 C 5-100年 D 50-100年
3、哪一个不是判断生态恢复的标准 ( A ) A 入侵性 B 可持续性 C 生产力 D 营养保持力 三、填空题
1、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原则应该涉及生态、社会、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原理与原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人文美学原则。
2、生态恢复的策略包括面:向目标的恢复和面向过程的恢复。
3、利用多时相要高数据,可以对植被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应用包括:应用遥感监测植被的生长动态、应用遥感监测火灾和应用遥感监测森林覆盖的变化。
4、Jackson对面向过程的生态恢复作了较为详细的定义,定义包含4部分:对恢复需求的判定、用于恢复的生态手段、必不可少的目标设定和评价及恢复限度的评判。
5、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自然原理与原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人文美学原则。
5
四、名词解释
1、面向过程的生态恢复:是指修复人类造成的损害,使之达到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动力过程 2、生态合理性:即恢复的生态整合性的问题。从组成结构到功能过程,从种群到群落,退化生态系统最终的恢复目标是完整的统一体。违背了生态规律,脱离了生态学理论或者同环境背景背道而驰,均是不合理的
3、面向目标的生态恢复:是指生态系统返回到非常近似于内干扰前的状态 4、D级恢复:由自然过程完成基本的或者全部的恢复
5、蒸散: 为生态系统中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之和,是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也体现了水分交换与太阳辐射之间的本质联系。 第五章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富营养化湖泊的分类列哪项不属于富营养化湖泊的分类 (D) A 可逆性 B 不可逆性 C 滞后性 D 互补性
2、评价指标标准可采用通用方法和国家标准来分级,分为五级,处于第三级的是 A 健康 B 比较健康 C 一般病态 D 疾病( B )
3、下列哪项不属于退化农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 D ) A 物理修复 B 化学修复方法 C 微生物修复 D 动植物修复
4 、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不包括 ( B ) A 内陆淡水沼泽 B 红树林湿地 C 北方泥炭湿地 D 河岸湿地
5 、农田湿地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系统共有的特点是 ( D ) A 脆弱性 B 目的性 C 高效性 D 过渡性 三、填空题
1、项目评估的主要影响因子是:人类价值和生态系统表现。
2、对水体生态系统恢复项目进行评估的标准包括:水生生态系统结构、水生生态系统功能、整体特征的评估。
3、采用土坑法,可以部分解决该地进行生态恢复的主要生态限制因子,即土壤贫瘠化和季节性干旱的问题。
4、退化森林恢复的环境效益包括:增加生物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功能强度。 5、工业三废一般包括__废水_____、_废气_______、_废渣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草地退化: 是指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被破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失调,功能下降,稳定性减弱。
2、生态农业: 是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等生态原理构建的农业方式。第六章 景观、区域与全球生态恢复
6
一、选择题
1、生态总是以( B )作为基点加以实施的。 A 生态水平 B 生态系统 C 生态恢复 D 生态保护
2、下面哪个不是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C ) A 景观的结构 B 景观的功能 C 景观的形态 D 景观的动态
3、在景观尺度上进行生态恢复,应该应用( B )原理来指导生态恢复的实践? A 生态尺度 B 景观生态 C 生态恢复 D 自然生态
4、我国的增温较为明显,2005年的冬季是连续的第( B )个暖冬。 A 18 B 19 C 20 D 21
5、( D )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是人类事物的保证和资源的基础。 A 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环境多样性 C 土壤资源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 三、填空题
1、在评价恢复工作时,对于大尺度不同的空间分布和不同恢复类型,都可利用景观指数来表示。 2、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功与否,迫切需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评价。
3、森林退化通常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由森林到灌丛到草丛逐渐退化形成,是生态系统退化演替的产物。 4、寓 景观生态学思想对于退化生态恢复过程之中是生态恢复新的有效途径。 5、利用恢复实践来验证景观生态理论相对比较直接和简单。 四、名词解释
1、干扰:是景观的一种重要生态过程,它是景观异质性的主要来源之一,能够改变景观格局,同时又受制于景观格局。
2、尺度一致性:指景观尺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同社会、行政管理中相关的过程在尺度上保持一致。 3、景观:指由一组重复出现的、具有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而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4、草原:是亚湿润及干旱、半干旱气候大区的地带性生态系统,它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在西北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高寒草原一般为垂直地带性类型
5、荒漠:是发育在降水稀少、强度蒸发、极端干旱环境下的生态系统类型,以干旱、风沙、盐碱、贫瘠、植被稀疏为特征,也是西北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第七章 受胁迫种群和生境的生态恢复 一、选择题
1、当前生物多样性大规模丧失的主要原因是 ( B )
7
A 外来种的入侵 B 环境污染 C 农林业品种单一 D 生境片断化 2、下列哪个不是受胁迫物种的三个级别之一? ( B ) A 极危种 B 稀有种 C 濒危种 D 易危种 三、填空题
1、受胁迫种群的保护和生态恢复主要是通过原地保育和迁地保育两个途径完成的。 2、景观多样性研究内容包含斑块多样性、_类型多样性_和格局多样性三个方面。 3、《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受胁迫物种分为三个级别:极危种、濒危种、易危种。 4、生境恢复包括土地退耕、土地的合理利用、物种回归自然、圈养繁殖等。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步骤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持续,明智地利用生物多样性。 6、自然保护区至少应规划核心区、控制区、改造区等几个部分。
7、在进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时,必须保证关键种,特别是关键互惠共生种和流动连接种。 8、复合种群动态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两种类型斑块占有率模型和扩散-反应模型。
9、影响有效种群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如种群的性别比、繁殖系统、年龄结构、种群涨落。 四、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濒危物种:濒危物种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而导致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
3、未定种:无充分资料说明它究竟属于濒危种,易危种,还是稀有种中的任何一类的物种。
4、生境:指生物赖以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包括某个体或群体生物生存所需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5、生境片断化 :指一个面积较大的连续的生境变成很多面积叫徐的小斑块,而斑块指尖被与过去不同的背景基质所隔离。
6、物种松弛:由于小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过保护区的承载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这种现象称为物种松弛。 7、最小动态面积: 8、复合种群
9、最好存活种群:在考虑种群的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变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有99%的几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
第八章 被破坏地的生态恢复一、选择题
1、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是土壤污染物对( )的危害和对人体为危害。 ( B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