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5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5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5:33:02

专题35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并进行归纳和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具体的内容要概括全面;2.抽象的内容要阐发准确;3.含蓄的内容要解说清楚。“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1.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和作者的创作目的。设问角度主要有: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3.考查对段意、定义等某一具体内容的归纳、概括;4.揭示文章的目的、价值、意义、影响等。

归纳和概括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在论述类文章中,论题、论点(或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二是要有切块分层意识,即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属种关系取其“属”,并列关系取其“和”,偏正关系取其“正”。三是要有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不能先入为主,以偏概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音乐艺术的特征

音乐以声音为物质手段,但现实生活中自然物所发出的一切音响,人的一切言语声音等,就不一定能成为构成音乐语言的主要物质材料。音乐艺术的声音,主要是由人们根据审美原则,加工创造出来的一种乐音,而且这种乐音,又不是单个独立的音,而是由一系列根据不同音高排列有序而发展出来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乐音体系中,它又有自己律动美的法则,如调性、节奏等规则。这些美的律动的法则,就像我们说话、写文章的语法规定一样,构成了音乐艺术语言美的形式。

造型艺术可以较长时间地让人欣赏,但音乐一旦演奏、演唱结束,就不复存在了。如我们听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的演奏,持续时间为8分钟左右。这些音乐表演,时间到了,音乐也就完了。它是随音乐的演奏、演唱的开始而开始,结束而结束的。这就要求人们欣赏音乐,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觉和听觉记忆,否则,音乐过去了,就等于你没有欣赏。由于音乐

- 1 -

的这个特性,又加上古代没有现代文明社会中的音响设备,所以今人就无法欣赏到古人的音乐表演艺术。就我国而言,古代音乐家的逝去,加上乐谱大量失存,使中国古代的灿烂音乐文化荡然无存。

造型艺术擅长直接再现外部现实生活,而音乐既可以塑造出特有的音乐艺术形象来直接地抒发人的内心情志,如歌曲《歌唱祖国》等;也可以采取间接的方式,借音乐的语言来描绘社会生活的某一场景或自然景物来抒发人的情志,塑造出另一种特有的音乐艺术形象,如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等。音乐艺术为什么能直接抒发人内心的感情?原因就是声音与人的感情直接相关。声音传达情感能更具体、更动人。音乐艺术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充分发挥声音运动的一般规律,又利用宇宙事物运动的一般共同规律、相似状态,以音乐语言为手段来描绘客观社会生活的现象,表达人的内心感情。换句话说,就是当音乐作品中的乐音运动形式与所描绘的客观现实生活的运动形式,又与人的心理感情活动的运动形式取得某种一致时,那么,这时的音乐表现,通过人的心理联想、通感、共鸣等心理现象,就能使乐音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描绘社会生活场景、画面的能力,同时又表达了人的内心感情。在现代心理学中,格式塔学派提出了“异质同构”和“同形同构”的理论。按此理论分析,客观物理力的作用后果与人的心理力的作用后果有一种相似的对应关系,由此而产生一种人所共有的心理感应,所以人们就极容易“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如《春江花月夜》乐曲演奏中,我们可听到一串串和弦分解音,也即琵音的表现,在我们心里就极易形成水波荡漾、波光盈盈的感觉;再加上节奏平稳、轻盈起伏、明亮如歌等旋律的配合,综合起来,就在我们心中形成了月光如水、夜阑人静、湖上泛舟的画面,抒写着我们神往的优美情怀。

(原文有删改)

请根据原文内容概括音乐艺术的特征。

【答案】(1)音乐艺术以声音为物质手段;(2)音乐艺术是由一系列乐音排列形成的有机整体;(3)音乐艺术有自己的律动美的法则;(4)音乐艺术受时间限制;(5)音乐艺术以声音为手段描绘社会生活,表达人的内心情感。

答案。

技巧点拨

1.提取法。如果题目要求归纳的内容,在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主干句,那么考生需要通过

- 2 -

阅读文章自己去体会、把握和提炼答案。

2.合取法。题目要求归纳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依据要求,所表达的意思要全面,这时最好的方法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达意思相同的语段分别抽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3.摘取法。题目要求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其中重要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句子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尾或中间,考生在归纳时只要把这些词语、句子摘录出来就可以了。如上题,文章首段首句即揭示了音乐艺术的本质属性,可摘取出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

季国平

戏曲,是中国人最典型的传统审美方式。

中国戏曲雅俗共赏,选材宽泛,自古以来,既有帝王将相的阳春白雪,也有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既登得了庙堂,又入得了街巷。中国戏曲深蕴传统文化的精髓,舞台之上,一桌二椅,唱念做打,节奏唱腔,全凭演员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营造具体的戏剧情境和表现鲜活的人物。而中国戏曲本质上是写意的: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这与中国整个的传统艺术,如文学、绘画、书法等,都一脉相通,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特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戏曲一直都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活动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随着20世纪现代文明的崛起,西方文化大量引进,娱乐方式渐趋多样,中国戏曲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尽管戏曲从过去一枝独秀、舞台霸主的地位退了下来,但不可否认的是,戏曲仍然是文艺百花园中最为绚丽的一朵。

中国戏曲历经千年流传,“通变”早已融入自身血液之中,善于继承传统,也擅长吸收和创新。戏曲代表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沉淀了中国人千年的心灵世界,而地方戏更是凝聚了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在全球化大趋势下,文化的多样性需要民族文艺的坚守和创新。戏曲在当代的发展,就具有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民族特性、弘扬民族艺术不可取代的价值。因此,戏曲艺术是传统的、独特的,更是面向未来的。

戏曲是古老而又面向未来的艺术,保存个性和特性的传承,扬长避短、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这就如同书法艺术需要发展创新,但不管如何创造,终归是点画线条的艺术,是汉字的艺术。中国戏曲整体的写意性、程式性要保留,切忌盲目采用现代舞台声

- 3 -

光电技术“大制作”,破坏戏曲的本质。地方剧种的个性和风格也只能在创新中得到强化。

戏曲要走向未来,剧本是基础。曹禺大师早就说过,“繁荣的关键在于创作”,“剧本的生命在于演出”。目前戏曲事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剧本荒”尤为突出。戏曲剧本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现在的剧作家创作的天地宽了、条件好了,但市场经济对剧作家心灵的诱惑和腐蚀太严重了。没有纯净坦荡、自由放飞的心态是写不出好剧本的。剧作家要静下心来,独立思考,有感而发,才能创作出形象生动、内涵深刻的剧本来。

戏曲的题材要创新。今人看古人的戏,看什么?传统戏曲应该开辟题材创作的新领域,关注现实题材的创作。题材可以是历史的,但创作理念和立意必须是现代的。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再现经典,适当取舍,挖掘经典中历久弥新的永恒主题,厚重的经典就能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心灵慰藉。

戏曲的未来在年轻人,戏曲的观众是需要培养的,这是因为戏曲是高度艺术化的样式,“形式即内容”。现在的小孩子很小就看得懂动画片、电视剧,但让他去看戏就不一定能看懂。一是内容看不懂,二是形式看不懂,比如为什么要勾脸谱?水袖表达着些什么?武将出场为什么要“起霸”?戏曲有一定的欣赏门槛,观众要经历一个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过程。因此,要创造机会让年轻人接触戏曲。现在时尚的东西太单薄,当年轻人腻烦了感官刺激,有了一定审美修养和内涵时,中国戏曲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戏曲是创造性的艺术,是与观众当场双向交流的艺术。如果我们重视剧本创作,扬长避短,好戏频出,老百姓怎么可能不喜欢看?新的观众不断成长,我们的戏曲怎么可能不繁荣?戏曲里有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戏曲,是中国人最典型的传统审美方式,雅俗共赏,选材宽泛,深蕴传统文化的精髓。 B.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娱乐方式渐趋多样,中国戏曲从过去一枝独秀、舞台霸主

的地位退了下来,在观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C.地方戏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地方剧种的个性

和风格应当在创新中得到强化。

D.戏曲的题材要创新,戏曲的题材可以是历史的,但创作理念和立意必须是现代的。 【答案】B

- 4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专题35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并进行归纳和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具体的内容要概括全面;2.抽象的内容要阐发准确;3.含蓄的内容要解说清楚。“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1.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和作者的创作目的。设问角度主要有: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3.考查对段意、定义等某一具体内容的归纳、概括;4.揭示文章的目的、价值、意义、影响等。 归纳和概括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在论述类文章中,论题、论点(或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二是要有切块分层意识,即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