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22:02:59

请回答:

①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 A、C、D、B、E ;(填序号)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 ③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 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 ,装置E的作用 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环境 ;

④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显蓝色 。

(2)小凡同学利用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试剂,从硫酸钠、硫酸镁和氯化镁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溶液中鉴别出硫酸镁溶液,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齐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然后滴加 氯化钡溶液 ,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没有明显现象是硫酸钠 实验结论 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镁 (2) 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生成 一支出现白色白色白色沉淀的两种溶液,滴加氢氧化沉淀,一支没有明显钠,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碱石灰具有吸水性,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水和氮气,需要尾气处理进行分析;

(2)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第21页(共25页)

【解答】解:(1)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碱石灰具有吸水性,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水和氮气,需要尾气处理,所以

①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A、C、D、B、E;

②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③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为: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环境;

④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显蓝色;

(2)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

实验步骤 (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没有明显现象是硫酸钠 实验结论 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镁 (2)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生成白一支出现白色白色沉色沉淀的两种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淀,一支没有明显现振荡,观察现象 故答案为:(1)①A、C、D、B、E; ②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③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环境; ④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显蓝色; (2)

实验步骤 (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第22页(共25页)

象 实验结论 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镁

(2)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生成白一支出现白色白色沉色沉淀的两种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淀,一支没有明显现振荡,观察现象 象 有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没有明显现象是硫酸钠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

17.(2.00分)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60mg维生素C.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 9:1:12 ; (2)维生素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76 。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6+1×8+16×6=176。 故答案为: (1)9:1:12; (2)17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3页(共25页)

18.(4.00分)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图Ⅰ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0g水垢中。随反应进行,装置C质量的变化如图Ⅱ所示。请回答: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将装置AB中的二氧化碳排入C装置,并被吸收 ;

(2)若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水垢中含有其他成分,请根据图Ⅱ数据计算: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7.5g ,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 25.0% ; (不要求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若考虑盐酸的挥发,会造成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1)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C中氢氧化钠吸收,用于计算;

(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由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图,最终测试3.3g二氧化碳气体,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以及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3)根据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溶液质量增加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C中氢氧化钡吸收,用于计算,所以用氮气将装置AB中的二氧化碳排入C装置,并被吸收;故填:将装置AB中的二氧化碳排入C装置,并被吸收;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第24页(共25页)

搜索更多关于: 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请回答: ①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 A、C、D、B、E ;(填序号)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 ③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 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 ,装置E的作用 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环境 ; ④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显蓝色 。 (2)小凡同学利用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试剂,从硫酸钠、硫酸镁和氯化镁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溶液中鉴别出硫酸镁溶液,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齐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然后滴加 氯化钡溶液 ,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