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安徽省阜阳市示范名校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L-lNaCl溶液和10 mL 0.1 mol·L-lK2CrO4溶液中分别滴加0.1 mol·L-lAgNO3溶液。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滴加过程中pM[-lgc(Cl-)或-lgc(CrO42-)]与所加AgNO3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Ag2CrO4为红棕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温度下,Ksp(Ag2CrO4)=4×10-12 B.al、b、c三点所示溶液中c(Ag+):al>b>c
C.若将上述NaCl溶液浓度改为0.2mol·L-1,则a1点会平移至a2点 D.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NaCl溶液时,可用K2CrO4溶液作指示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
--
L-lNaCl根据pM=-lgc(Cl-)或pM=-lgc(CrO42)可知,c(CrO42)越小,pM越大,根据图像,向10 mL 0.1 mol·
L-lK2CrO4溶液中分别滴加0.1 mol·L-lAgNO3溶液。L-lAgNO3溶液时,溶液和10 mL 0.1 mol·当滴加10 mL0.1 mol·L-lAgNO3溶液时,K2CrO4恰好反应,因此al所在曲线为氯化钠,b、c氯化钠恰好反应,滴加20 mL0.1 mol·所在曲线为K2CrO4,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b点时恰好反应生成Ag2CrO4,-lgc(CrO42-)=4.0,c(CrO42-)= 10-4mol·L-l,则c(Ag+)=2× 10-4mol·L-l,该温度下,Ksp(Ag2CrO4)=c(CrO42-)×c2(Ag+)=4×10-12,故A正确;
B.al点恰好反应,-lgc(Cl-)=4.9,c(Cl-)=10-4.9mol·L-l,则c(Ag+)=10-4.9mol·L-l,b点c(Ag+)=2× 10-4mol·L-l,c
-
点,K2CrO4过量,c(CrO42)约为原来的
14?10-122--l+
L,则c(Ag)==1.6×10-,则c(CrO4)= 0.025mol·
40.0255
mol·L-l,al、b、c三点所示溶液中b点的c(Ag+)最大,故B错误;
C.温度不变,氯化银的溶度积不变,若将上述NaCl溶液浓度改为0.2mol·L-1,平衡时,-lgc(Cl-)=4.9,但需要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变成原来的2倍,因此a1点会平移至a2点,故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当溶液中同时存在Cl-和CrO42-时,加入硝酸银溶液,Cl-先沉淀,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NaCl溶液时,可用K2CrO4溶液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会生成Ag2CrO4为红棕色沉淀,故D正确;
答案选B。
2.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 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2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的盐溶液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NO2+2NaOH=2NaNO2+H2O)( ) A.0.2mol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纵观反应始终,容易看出只有两种元素的价态有变化,其一是Cu到Cu(NO3)2,每个Cu升2价,失251.2gCu共失电子个电子;另一个是HNO3到NaNO2,每个N降2价,得2个电子。
B.0.4mol
C.0.6mol
D.0.8mol
51.2g×2=1.6mol,
64g/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铜失去的电子等于HNO3到NaNO2得到的电子,所以溶液中n(NaNO2)==0.8mol,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溶液为NaNO3、NaNO2混合溶液,根据钠离子守恒有n(NaNO3)+n(NaNO2)=n(Na+),所以溶液中n(NaNO3)=n(Na+)-n(NaNO2)=0.5L×2mol/L-0.8mol=0.2mol,故选A。 3.Mg(NH)2可发生水解:Mg(NH)2+2H2O=N2H4+Mg(OH)2。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8O
18B.N2H4的结构式:
C.Mg2+的结构示意图:【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H2O的电子式:
A.中子数为8的O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8+8=16,中子数为8的O原子:8O,故A错误; B.N2H4为联氨,是共价化合物,氮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氮原子和氮原子间也形成共价键,结构式为:
,故B错误;
16C.Mg的结构示意图: ,Mg2+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
D.H2O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答案选D。 【点睛】
,故D正确;
在元素符号做下架表示的是质子数,左上角是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4.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上友好的是( )
点燃CuONaOH溶液A.C????CO????CO?????Na2CO3 2?AgNO3溶液NaOH溶液B.Cu?????Cu(NO3)2溶液?????Cu(OH)2 点燃硫酸溶液C.Fe????Fe2O3?????Fe2(SO4)3溶液
232??Ca(OH)2溶液????NaOH溶液 D.CaO??HONaCO【答案】D 【解析】 【分析】
理论上正确,要求物质的转化需符合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操作上可行,要求操作应简便易行;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详解】
A.碳不完全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理论上正确,反应过程中产生、利用污染环境的物质CO,不符合绿色化学,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进行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且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加热或点燃引起爆炸,操作上较为复杂,故A错误;
B.铜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理论上正确,操作上也较简便,银比铜要贵重,利用硝酸银、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铜,经济上不合理,故B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因此该方案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故C错误; D.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也只需要加入液体较为简便,利用碳酸钠获得氢氧化钠,经济上也合理,符合绿色化学,故D正确; 答案:D。
5.在pH=1的含有Mg2+、Fe2+、Al3+三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是( ) ①Cl- ②NO3—③SO42—④S2- A.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pH=1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因酸性溶液中含有Mg2+、Fe2+、Al3+,则H+、NO3-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不可能存在NO3—,H+与S2-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氢硫酸、Al3+与S2-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水解,不能共存S2-,则②④一定不存在,可能存在①③,故选D。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氮化钡(Ba3N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高温下,向氢化钡(BaH2)中通入氮气可反应制得氮化钡。已知:Ba3N2遇水反应;BaH2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遇水反应。用图示装置制备氮化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B.BaH2遇水反应,H2O作还原剂
N2↑+NaCl+2H2O
C.实验时,先点燃装置甲中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丙中的酒精喷灯进行反应 D.装置乙中的浓硫酸和装置丁中的碱石灰均是用于吸收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丙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装置甲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根据电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
N2↑+NaCl+2H2O,故A正确;
B. BaH2中H元素化合价为-1,B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气,H2O作氧化剂,故B错误;
C. 实验时,先点燃装置甲中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后,等氮气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后,再点燃装置丙中的酒精喷灯进行反应,故C正确;
D. Ba3N2遇水反应,BaH2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遇水反应,所以装置乙中的浓硫酸和装置丁中的碱石灰均是用于吸收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丙中,故D正确; 选B。
7.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Al3+、SO42-、NO3- B.0.1 mol/LNaClO溶液:K+、Fe2+、Cl-、SO42- C.0.1mol/L氨水:K+、Ag(NH3)2+、NO3-、OH-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 mol/L的溶液:Na+、NH4+、Cl-、H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