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1节 环境污染教案 鲁教版选修6
第一节 环境污染
●课标要求: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课标解读
1.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 2.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
3.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环境污染的危害。
4.利用报纸或网络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新课导入建议:以某地环境污染的实例来导入新课
课 标 解 读 1.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其类型的划分。 2.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环境污染的途径。 3.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重 点 难 点 1.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危害。(重点) 2.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重点)
环境污染及其类型 1.概念: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形成:(1)废弃物浓度或数量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
(2)废弃物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有害。 3.类型划分
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应产生环境问题。此观点正确与否?
【提示】 错误。环境具有自净能力,但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承载力,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的危害 1.环境污染危害的表现 (1)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 (2)破坏建筑物。 (3)改变地球气候环境。 (4)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①直接危害:通过人体器官直接进入人体。 ②间接危害:通过食物链富集或环境积累。
2.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1.我国环境污染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污染,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加剧。 20世纪50年代初期 环境污染问题并不十分突出 20世纪50年代后期 环境污染问题开始突现,但污染范围仍主要局限在城市地区,危害程度也有限 ―→污染问题加剧―→ 2.典型案例——水污染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 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1)类型:江河水和湖泊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海洋污染等。 (2)影响:水污染导致水质型缺水。
2.为什么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却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提示】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质型缺水,使供需矛盾激化。
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问题导思】 1.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按什么来划分的? 【提示】 按环境要素来划分的。 2.酸雨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酸雨是由于人类过度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从而导致降水的pH值较低。包括酸雨、酸雪、酸雾等,危害极大。 类型 概念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大气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一定原因 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进入大气,改变了大气成分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对各种材料产生危害,对大气产生影响,如改变大气的成分、性质和气候等 污染 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舒适和健康 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水污染 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成的,水污染物主要有三大来源: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 其污染物质的来源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土壤了土壤的自净能力,而使土壤的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 性质、组成、性状等发生变化,农药和化肥、牲畜排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 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赤潮
(1)发生的原因
①气候条件: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海流缓慢,易发生赤潮。 ②生物因素:赤潮生物甲藻、硅藻大量繁殖。
③化学因素: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有机物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生物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④环境因素: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施用化肥,灌溉、冲刷出来的废水中含有N和P,通常工业废水中都含有有机物、营养盐。这些废水未经处理,源源不断流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使海洋中N和P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所以环境污染造成的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2)危害
①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②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③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
④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色外,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3)预防措施
①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 ②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富营养化。 治理赤潮的措施是:
①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赤潮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②机械方法:可通过机械设备把含赤潮生物的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使赤潮生物分离出来。
③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域隔起来,避免扩散,污染其他海域。
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
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