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深入分析
(5)若A为元素Q的单质,B、C均属于盐中的阳离子,若B溶液呈黄色,与硫氰化钾溶液混合后显红色,D、E均为沉淀,且D在空气中能转化成E,B→C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Fe
+2
═3Fe .
D→E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选用氢碘酸与E反应实现
+﹣2+
E→C的转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OH)3+6H+2I═2Fe+I2+6H2O .
3+
【分析】已知X、Y、Z、W为短周期四种常见元素,其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Y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二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Y为C元素;Z能和X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则Z为O元素;W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W为Al,元素Q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元素,应为Fe,以此解答(1)(2)(3);
(4)A为金属单质,B、C均属于盐类,D是一种白色沉淀.若B的水溶液呈酸性,C的水溶液呈碱性,则A为Al,B为AlCl3,C为NaAlO2,D为Al(OH)3;
3+2+
(5)若A为Fe,B溶液呈黄色,与硫氰化钾溶液混合后显红色,B含有Fe,C含有Fe,D、E均为沉淀,且D在空气中能转化成E,由转化关系可知D为Fe(OH)E为Fe(OH)2,3.
【解答】解:已知X、Y、Z、W为短周期四种常见元素,其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Y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二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Y为C元素;Z能和X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则Z为O元素;W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W为Al,元素Q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元素,应为Fe,
(1)Y为C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Ⅳ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ⅣA族; (2)X2Z2为H2O2,H2O2的电子式为
﹣
﹣
,故答案为:;
(3)Y为C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
﹣﹣
故答案为:CO2+OH=HCO3;
(4)A、B、C、D、E五种物质(或离子)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为金属单质,B、C均属于盐类,D是一种白色沉淀.若B的水溶液呈酸性,C的水溶液呈碱性,则A为Al,B为AlCl3,C为NaAlO2,D为Al(OH)3,B为AlCl3,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离子方
++3+3+
程式为Al+3H2O?Al(OH)3+3H,故答案为:Al+3H2O?Al(OH)3+3H;
(5)A、B、C、D、E五种物质(或离子)均含有同一种元素,若A为Fe,B溶液呈黄色,与硫氰化钾溶液混合后显红色,B含有Fe,C含有Fe,D、E均为沉淀,且D在空气中
3+
能转化成E,由转化关系可知D为Fe(OH)E为Fe(OH)B→C的离子方程式为2Fe+Fe2,3,
2+
═3Fe,D→E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HI与Fe(OH)3反
+﹣2+
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6H+2I═2Fe+I2+6H2O,
+﹣3+2+
故答案为:2Fe+Fe═3Fe;4Fe(OH)2+O2+2H2O═4Fe(OH)3;2Fe(OH)3+6H+2I
2+
═2Fe+I2+6H2O.
3+
2+
第9页(共17页)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注意利用信息及转化关系图推断各物质是解答的关键,习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热化学反应、离子反应及溶液中物料守恒、电荷守恒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8.(2015?红桥区二模)A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香料.存在于玉米、葡萄等多种食品中.主要用于配制奶油、乳品、酸奶和草莓等香精,也可用于有机合成.以A为原料制备阴离子树脂M和新型聚酯材料N等的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Ⅰ.
RCHO+OHCR′
Ⅱ.R﹣CH═CHOH不稳定,很快转化为R﹣CH2﹣CHO (1)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 加成反应 . (2)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羟基 .
(3)D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
(4)下列关于E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不溶于水 b.能与H2发生还原反应c.能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d.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
(5)M的结构简式是
(6)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
.
(7)A的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有 4 种,其中只含一个甲基的同分异构的结构简式是: HCOOCH2CH2CH3 . 【分析】A中不饱和度=
=1,所以含有一个双键,A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
成B,B能和HIO4发生反应,结合题给信息I知,B中含有醇羟基,D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D为醛,则E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D为CH3CHO,B为CH3CH(OH)
第10页(共17页)
CH(OH)CH3,A为CH3COCH(OH)CH3,B和F发生酯化反应生成N,F结构简式为
;
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H,H结构简式为CH3COCH=CH2,H发生加聚反应生成M,M结构
简式为,据此分析解答.
=1,所以含有一个双键,A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
【解答】解:A中不饱和度=
应生成B,B能和HIO4发生反应,结合题给信息I知,B中含有醇羟基,D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D为醛,则E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D为CH3CHO,B为CH3CH(OH)CH(OH)CH3,A为CH3COCH(OH)CH3,B和F发生酯化反应生成N,F结构
简式为;
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H,H结构简式为CH3COCH=CH2,H发生加聚反应生成M,M结构
简式为,
(1)通过以上分析知,反应I为A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所以其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2)B为CH3CH(OH)CH(OH)CH3,其官能团名称是羟基,故答案为:羟基;
(3)D为CH3CHO,D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故答案为: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4)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 a.乙醇易溶于水,故a错误;
b.乙醇不含不饱和键,所以不能与H2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乙醇含有醇羟基,能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氧化而使重铬酸钾溶液变色,故c正确; d.乙醇不能和NaOH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但可以在浓硫酸作催化剂、170℃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5)通过以上分析知,M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第11页(共17页)
(6)B和F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7)A为CH3COCH(OH)CH3,A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中,有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OOCH2CH3、CH3CH2COOCH3,所以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只含一个甲基的同分异构的结构简式为HCOOCH2CH2CH3, 故答案为:4;HCOOCH2CH2CH3.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为高考高频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根据反应条件、题给信息、流程图中部分物质结构式采用正逆结合的方法进行推断,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要考虑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结构等.
9.(2015?红桥区二模)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剂.某研究小组对焦亚硫酸钠进行如下研究:
(1)采用如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Ⅱ中有Na2S2O5析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SO3+SO2=Na2S2O5.
①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 ②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过滤 .
③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 d (填序号).
(2)【查阅资料】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2﹣
①NaHSO3溶液显酸性.请用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解释原因 HSO3?H+SO3,HSO3﹣﹣
+H20?H2SO3+OH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溶液显酸性 ; 证明该结论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ae (填序号).
a.测定溶液的pH 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 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②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滴加盐酸,振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3)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酸性条件下可将工业废水中的Cr2O7还原为Cr.
第12页(共17页)
2﹣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