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1:04:38

C. 官府鼓励经商 D. 生活习俗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城市功能的演变以及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由题干“宋”、“都城”、“向客商出租”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城市不断扩大,城市为商业发展的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表明宋代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加,而B、C、D项在题干中均没有直接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11.《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一规定 A. 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 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 C. 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D.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没有银法”到“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可以推断出白银的使用越来越多,这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答案选A项。B项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表达过于绝对,排除;C项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与材料冲突,排除。

12.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椐是 A. 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进” B.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C. 吴江“游手之徙,十室而九” 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贸户数千家” 【答案】A 【解析】

根据“明清时期”“经济方面”,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的经济方面的新因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C、D三项反映的商人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不符合题意,应排除;A体现了雇佣关系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符合题意,故选A。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经济方面的新因素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3.永乐年间遣使下西洋,“招谕海番,贡献毕至”,民户承令转卖这些货物,因而“百姓充实,府藏衍溢”。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 “海禁”政策尚未实行 B. 欧亚交流日趋频繁 C. 下西洋旨在缓解财政危机 D. 朝贡体系有助于商贸发展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永乐年间遣使下西洋”、“百姓充实,府藏衍溢”可以看出明朝的朝贡体系有助于商贸发展,故D项正确;海禁政策在明初就开始实行了,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下西洋不涉及与欧洲的交往,故B项错误;下西洋是朝贡贸易的体现,是以宣扬国威、友好交往为目的,不计较经济效益,故C项错误。 点睛:“永乐年间遣使下西洋”、“百姓充实,府藏衍溢”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朝贡体系的作用。 14.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期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的商业思想 A. 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 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 C. 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 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商鞅变法后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尽管西汉时桑弘羊提出农商并重,但并未推广,所以到宋代仍有很多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这说明自商鞅变法后整个封建社会“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故答案选B项。中国自秦以来历代商业政策的主流都是重农抑商;商鞅和桑弘羊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不能片面地理解古代商业思想导致了经济发展迟滞,如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了积极作用,故A、C、D项排除。

15.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鼓励民间贸 B. 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C. 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D.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海禁政策。根据题干“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可知明朝政府禁止远洋,这是海禁政策的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排除ABC项。

16.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A. 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B. 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C. 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D.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没有提到秦国的经济政治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出商业的重要地位,并没有指出“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材料有指出官吏的重要地位,但没有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故D项错误;从材料“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可以反映出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

17.新航路开辟”是众多航海家不断探索的结果,下列人物与其航行路线或终点对应正确的是 A. 达·伽马——菲律宾 B. 麦哲伦—印度 C. 哥伦布——美洲 D. 迪亚士——环球航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计划向西航行到达亚洲,但最终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故C项正确。达·伽马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故A项错误;麦哲伦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B项错误;迪亚士沿非洲海岸探险,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记忆型选择题,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紧扣设问要求“人物与其航行路线或终点对应正确的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8.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 A. 欧洲的商业革命

B. 欧洲的价格革命 C. 丝绸之路的畅通 D. 工业革命的扩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商业革命的表现。“西番葵”即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在1510年被西班牙殖民者带回欧洲,万历年间又由传教士传入中国。由此可以知道与新航路开辟的商业革命有关,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9.明代中后期,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闽广人追求其利 B. 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 C. 中国沿海地区适合种植 D. 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明代中后期,中国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福建和广东的百姓都依靠它来救济生存,甘薯为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甘薯在16世纪末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甘薯能够传入中国,并造福当地百姓,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A项与题意不相符合,排除;B项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仅对材料进行简单复述,排除。

20.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17世纪 D. 19世纪 【答案】C 【解析】

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商船贩运着世界各地的商品,因此答案为C。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C. 官府鼓励经商 D. 生活习俗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城市功能的演变以及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由题干“宋”、“都城”、“向客商出租”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城市不断扩大,城市为商业发展的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表明宋代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加,而B、C、D项在题干中均没有直接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11.《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一规定 A. 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 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 C. 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D.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没有银法”到“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可以推断出白银的使用越来越多,这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答案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