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工学》 秦曾煌主编第六版下册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khdaw_lxywyl】
www.khdaw.com 课后答案网u= ? u? u= ?u? u= ?2u= uo
o1 R
o1 o1 o1
o1
1
R
i
17.2.1 试用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判断图 17.02 所示各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哪一 段上产生反馈电压?
-
U CC u f - - + + -
U CC uf - - +
UCC uf - UCC - + uf
ube u f uf (c) (d)
(a) (b)
图1702 习题17-2的图
【解】:(a)根据瞬时极性判别,为负反馈,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b)ube= uf ,正反馈,能产生自激振荡。
(c) 负反馈,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d) 同(b)
17.2.1
试判别图1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引入了何种类型的交流反馈。
[解] 图中RF 为反馈电阻。设在ui 的正半周,晶体管各级交流电位的瞬时极性为
图 1: 习题17.2.1图
B1(⊕) ?→ C1(?) ?→ B2 (?) ?→ E2(?) ?→
B1 (⊕)
课后答案网 www.khdaw.com
即可看出,发射极E2交流电位的负极性反馈到基极B1,降低了B1的交流电位, 使Ube1 减小,故为负反馈。 另外,反馈电路从发射极引出,引入到基极,故为并联电流反馈。
第十八章 直流稳压电
源
18.2.2 试分析图 18.05 所示的变压器副边绕
组有中心抽头的单相整流电路,副边绕组两端
的电压有效值各为 U:(1)标出负载电阻 RL D1 上的电压 u0 和滤波电容 C 的极性;
u + (2)分别画出无滤波电容器和有滤波电容器
C u0 - RL两种情况下负载电阻上电压 u0 的波形,是全 u - 波还是半波;
D2 (3)如无滤波电容器,负载整流电压的平均
值 U0 和变压器副边绕组每段的有效值 U 之间 图18.05 习题18.2.2的图 的数值关系如何?如有滤波电容器,则又如 何? (4)分别说明无滤波电容器和有滤波电容器两种情况下截止二极管所承受的最高反
向最高电压 UDRM 是否都等于 2 2 U;
(5)如果整流二极管 D2 虚焊,U0 是否是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如果变压器副边绕组 中心抽头虚焊,这时有输出电压吗? (6)如果把 D2 的极性接反,是否能正常工作?会出现什么问题? (7)如果 D2 因过载损坏造成短路,还会出现什么其它问题? (8)如果输出短路,又将出现什么问题? (9)如果图中的 D1 和 D2 都接反,是否仍有整流作用?所不同者是什么? 【解】:(3)无 C 滤波:U O ? 0.9U
ui
um
T 有 C 滤波:U O ? 1.2U [RC ? (3 ~ 5) ]
2
(4)有无电容滤波时,均有 DDRM=2 2 U,因当 变压器副边电压为极值时,均为一个二极管导
ωt
U0=0.45V 为全波整流 U0=0.9V 的一半;如有电
0
通,另一个二极管截止。此时截止的二极管上承 受反向最高压降为 2 2 。
(5)D2 虚焊,如无电容,此时为半波整流,则
课后答案网 www.khdaw.com
uO um
0 uO um 0
无电容滤波
ωt
容,不是。变压器副边中心抽头虚焊,此时不能
有电容滤波 ωt
习题18.2.2 (2)的解
课后答案网 www.khdaw.com
构成回路,无输出电压。 (6)D2 接反,则正半周时 D1D2 均导通,副边绕组短路。 (7)同(6)。
(8)输出短路,也使变压器副边绕组短路,导致 D1D2 被烧短路。 (9)D1D2 都接反时,有全波整流作用,不同的是 RL 的极性与以前极性相反。
第二十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20.5.5 在“与非”门最多允许五个输入端的条件下,用“与非”门实现下列逻辑关
系:F = a + b + c + d + e + f
【解】:
“1”
a c
d e f
“1”
&
&
F = a + b + c + d + e + f = abcdef
&
F
= abcde ? f
20.5.6 应用逻辑代数推证下列各式: (1) ABC + A + B + C = 1
(2) A B + AB + A B = B + A (4) A B + A BCD(E + F ) = A B
(3) AB + A B = A B + AB
(5) ( A + B) + ( A + B ) + ( A B)( AB ) = 1
1 证:(1) ABC + A + B + C = ABC + ABC =
∴ ABC + A + B + C = 1
(2)
A B + AB + A B = A + B + AB + A B = A (1 + B) + B (1 + A) = A + B ∴ A B + AB + A B = A + B A B + AB = A B ? AB = ( A + B )( A + B ) = ( A + B )( A + B)
(3)
= AA + A B + AB + BB = A B + AB ∴ A B + AB = A B + AB
A B + A BCD(E + F ) = A B[1 + CD(E + F )] = A B ∴ A B + A BCD( E + F ) = A B
(4) (5)
( A + B) + ( A + B ) + ( A B)( AB ) = AB + A B + ( A B)( AB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