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地理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
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题组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7全国卷Ⅱ,6—8,12分]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2017天津文综卷,1,4分]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下题。
1 / 23
盘山景观图
4.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 A.a B.b C.c D.d
[2016北京文综卷,5—6,8分]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 (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2016北京文综卷,7—8,8分]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2 / 23
7.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该山地
(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
[2015海南地理卷,15—17,9分]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9—11题。
9.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 ) A.湖面少风浪 C.冬季不结冰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10.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3 / 23
[2015四川文综卷,9—10,8分]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P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
和
。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
的浓度数据表。读表回答12—13题。
河流 ① ② ③ ④
N(μmol/dm) 32.9 78.5 17.5 121.0
3
P(μmol/dm) 0.6 1.6 0.2 0.4
3
12.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
和P的浓度 ( )
C.N减少P增加 D.N增加P减少
[2014浙江文综卷,5—6,8分]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
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14—15题。
人均GDP与全
国平均值之比
全国 青海 河南 黑龙江 浙江
1.00 0.86 0.82 0.93 1.65
平(%) 52.57 47.44 42.43 56.90 63.20
( )
源压力指数 1.00 0.14 7.74 1.00 0.83
压力指数 1.00 0.95 1.07 0.29 2.56
城市化水
人口对水资
人口对耕地
14.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4 / 2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