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②焊接时钢构件温度低,焊接后降温快,焊接应力过大。 ③焊接变形矫正变形量过大,施力不当或矫形时温度过低。 ⑵防治措施
①焊接前应对所选材料进行施焊,确认匹配性。 ②按照钢材品种对施焊构件采取预热和保温措施。
③矫正变形应按多次微调的原则,防止出现矫正过度的现象。 4.10 涂层缺陷 ⑴原因分析
①钢箱梁基底表面有油污,除锈不彻底,影响漆膜黏结效果。
②涂层黏度不符合要求;一次涂刷过厚,或下层未干紧着刷第二层,或涂装时气温过低,湿度过大,造成流挂。
③熔剂挥发太快,涂料黏度过大,表面形成橘皮。 ④涂覆表面温度太高,涂层太厚,引起龟裂和褶皱。
⑤两层涂刷层间被污染,或两层涂刷间隔时间太长,影响黏结力,引起脱皮。 ⑥下层表面处理不佳,涂刷不均,表面不平整,上层涂刷后即形成“鱼眼”。 ⑦底漆、面漆匹配性差,抗老化性能差,引起涂层粉化剥落。 ⑵防治措施
①涂装前应对底面进行清洁、除锈、干燥,尤其是阴角、转折处,确保无焊瘤、焊渣、气孔、飞边、毛刺、锈斑等。大面积涂装可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施工,不易喷涂的部位可以采用人工涂刷。
②选择附着力强、密封性好的防锈涂料,避免一次涂刷太厚,第一层漆膜干后方可涂刷第二层。
③控制涂料黏度,并选用相匹配的合适熔剂。 ④涂装施工温度、湿度应符合要求。
⑤两层涂刷之间应保持清洁,防止层间污染,且两次涂刷间隔不宜太长。 ⑥下层表面涂刷应均匀,不平整区域处理后再涂上层。
⑦正式喷涂前应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进行,喷涂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4.11 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过大 ⑴原因分析
①支座本身抗剪弹性模量偏低。
②支座安装时温度过高、过低,因环境温度变化、梁体的温度伸缩变形和汽车制动力等的作用,引起支座过大的初始剪切变形。
③同一梁板上其他支座出现脱空,导致个别支座受力过大而产生过大剪切变形。 ⑵防治措施
①加强支座质量检验,对抗剪弹性模量不符合要求的,应清除出场。 ②选择适宜的安装温度,一般最好在年平均气温时安装;落梁后要检查支座初始变形情况,如变形过大,适当抬起梁的一端使支座恢复形状后再重新落梁,控制好初始变形量。
③检查其他支座安装情况,及时调整,防止其他支座脱空而引起个别支座集中受力,导致变形过大。 4.12 支座鼓胀、破裂 ⑴原因分析
①支座本身的抗压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形状系数等不符合要求。梁体架设后支座出现破裂或侧面波纹状凹凸现象,表面出现龟裂现象,耐久性降低。 ②由于局部脱空等原因引起支座局部集中受力,造成支座一侧表面破裂或产生波纹状凹凸。
③支座存放时保护不当,被一些化学物质腐蚀,使橡胶层严重老化。 ⑵防治措施
①加强支座质量检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者,应清除出场。
②确保安装精度。检查同一梁板各支座垫石高程,防止支座脱空;保证支座垫石表面平整,防止单个支座本身局部集中受力过大。
③加强支座存放时的保护,严禁与酸、碱、油类、有机熔剂等接触,远离热源且不直接接触地面,以防支座污染、腐蚀或老化。
4.13 支座脱空 ⑴原因分析
①墩台顶支座垫石高程控制不当,垫石顶面不在一个平面上;垫石顶面不平,造成支座局部脱空。
②梁体预制时梁端三角楔块不平,尤其是斜交板梁较难控制。 ③支座垫石强度过低,受压后垫石破碎,引起支座脱空。
④支座安装温度选择不当,支座初始剪切变形过大而又难以恢复,使支座纵向一侧出现较明显的半脱空。 ⑵防治措施
①施工中,对支座垫石表面高程严格控制;支座垫石顶面应平整,保证梁下支座在一个平面内。
②确保梁端底面平整,厚度准确。 ③加强垫石浇筑质量控制,确保垫石强度。
④选择合理气温安装支座,支座安装后选择合适气温条件对支座变形进行恢复调整。
⑤对部分已经出现脱空现象的支座,可采用自流平砂浆进行处理。 4.14 仿毛勒伸缩缝病害 ⑴原因分析
①橡胶带与异形腔密封不严、握裹力不足,或由于对安装温度影响考虑不周,未合理调整间距,致使异形钢梁内锈蚀,橡胶条被拉裂或挤出。
②锚固件安装、焊接质量差,造成伸缩缝装置不牢,在车辆冲击荷载作用下产生脱落、断裂。
③由于锚固区开槽深度、宽度不足,或混凝土浇捣质量差,引起锚固混凝土开裂、破碎。
④伸缩缝安装后与桥面高差大,引起桥头跳车。 ⑵防治措施
①加强伸缩缝质量检验,根据安装时实际温度合理调整组装间隙。
②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预埋锚固件,锚固位置准确、牢固。安装伸缩缝前清理梁端杂物,确保梁体能自由伸缩。
③开槽深度、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安装和混凝土浇捣。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时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混凝土砂浆流入橡胶条或钢梁异形腔内。伸缩装置四周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防止混凝土中的尖状物刺入位移控制箱,加强混凝土养生。
④伸缩缝初步定位后应进行临时固定,检查高程后,点焊边梁与锚固钢筋,予以初步固定,从两侧对称间隔点焊,以免引起钢梁的过大翘曲变形影响伸缩缝与前面高差。初步固定后进行高程检查,检查无误后对全部预埋件进行焊接,并确保焊接质量。
4.15 泄水孔损坏或排水不畅 ⑴原因分析
①泄水管材料选用不合理,易损坏。
②泄水管布设数量不足、孔径不足、长度不足,少设或漏设,导致桥面排水不畅。
③泄水管分布位置不合理,影响排水效果。
④泄水管设置高程不合理,造成进出口水流不畅或易堵塞。 ⑤泄水管周围防水处理不到位,导致管口周围桥面渗水。 ⑵防治措施
①泄水管的选用应考虑坚固性和耐久性,宜选用铸铁管等作为泄水管。 ②严格按照射界要求布设泄水管,孔径应符合要求,不得漏设、少设或减小孔径。同时,应注意伸出桥面部分有足够的长度和下倾角,以免管口水流冲刷、腐蚀梁体。
③根据桥面纵横坡合理确定泄水管位置,桥面低凹段应加密布设,桥面最低处宜布设泄水管,防止桥面低凹处积水。
④横向泄水管布设时应严格放样,准确控制管口高程,防止因管口过高导致的水流不畅和积水,或管口过低造成的堵塞和影响桥面外观。严格管口周围集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