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③取土坑焖灰时,加大翻拌次数,运到现场时应拣出未消解的石灰块。 2.8 路基出现“弹簧”现象 ⑴原因分析
① 碾压时土的含水率超过最佳含水率较多。 ② 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③ 翻晒、拌合不均匀。 ④ 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⑵防治措施
① 低塑性高含水率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率方可碾压。 ② 高塑性粘性土难以粉碎,应在取土场进行掺灰“砂化”处理。 ③ 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或换填其他材料。 ④ 对软弱层进行必要的处理。 2.9 路基碾压后表面轮迹明显 ⑴原因分析
① 压实功不足或碾压时含水率大。
② 重型压路机压实后,未采用钢轮或轮胎压路机进行收光。 ⑵防治措施
① 保证压实机具的吨位和碾压遍数。 ② 在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碾压。
③ 重型压实后,应采用钢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收光。 2.10 路基压实度不足 ⑴原因分析
① 压路机吨位偏小,碾压遍数不足,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② 填筑厚度过大。 ③ 填料粉碎不充分。
④ 碾压时含水率偏离最佳含水率。 ⑤ 土质变化,未及时调整最大干密度。
⑥ 掺灰拌合到碾压成型时间过长或成型与试验检测时间间隔过长,导致灰剂量、压实度衰减。 ⑵防治措施
① 确保压路机的吨位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不得漏压。 ② 填筑厚度应严格根据松铺系数确定。 ③ 填料应粉碎到规定的要求。
④ 路基土应在接近最佳含水率时进行碾压。
⑤ 土质变化时应及时重新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标准的最大干密度。 ⑥ 合理组织施工,成型后及时检测与验收。
2.11 路基边坡冲刷严重 ⑴原因分析
① 路基顶面边缘未设置临时拦水埂。
② 急流槽数量、间距、位置设置不合理,未及时维护。 ③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 ⑵防治措施
① 路基顶面边缘应设置临时拦水埂。
② 路基边坡应设置临时流水槽,并加强日常维护。 ③ 路基填筑应有超宽段,并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
3. 路面工程
3.1 半刚性基层出现裂缝 ⑴原因分析
①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尤其是细集料质量不达标。 ②水泥剂量偏大、含水率偏大或水泥稳定性差。 ③养护不及时,施工缝处理不当。
④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封层,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未达到龄期即开放交通。 ⑵防治措施
①严把原材料关并确保料源稳定,针片状含量、单粒径级配材料规格等应满足技术要求。
②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水泥剂量,控制用水量。
③压实度检验合格后及时覆盖土工布,在7天内保证及时洒水养生;纵、横向施工接缝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④限制重载车辆在未达到龄期前通行,养护完成后及时铺筑封层。 3.2 半刚性基层层间整体粘结性不足 ⑴原因分析
①水泥稳定层间没有喷洒水泥净浆,导致层间黏结强度不足出现推移。 ②级配偏细、细集料偏多,导致层间黏结性能降低出现分离现象。
③半刚性基层顶面透封层遭破坏,沥青下面层施工温度偏低、油石比偏小,导致底部松散。
④基层表面松散,未清扫干净。 ⑵防治措施
①水泥稳定碎石分层施工时,应在水泥稳定层底基层与下基层之间、上基层与下基层之间喷洒水泥净浆,提高基层间的有效黏结。 ②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成型表面粗集料颗粒均匀分布。
③加强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应做到上基层铺筑完成1个月内及时进行沥青下面层施工,降低施工车辆对沥青透封层的损伤和破坏;油石比应满足要求;沥青下面层施工时温度应满足要求,增强半刚性基层与柔性面层之间的黏结性能。 ④摊铺沥青下面层前,及时清扫由于施工车辆运输造成的水泥稳定碎石顶面石子松散脱落的颗粒。
3.3 沥青面层层间污染 ⑴原因分析
①路面交叉施工,尤其是中分带填土施工造成泥土污染和施工机械漏油污染。 ②上基层透封层表面散落的集料或覆盖集料的含泥量较大。
⑵防治措施
①摊铺沥青下面层之前,应及时完成路缘石安装和中分带填土,统筹协调路面交叉施工问题;施工机械设备漏油污染,应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并铺设防油布。 ②对散落的集料应及时清理,覆盖集料的质量应满足施工要求。 3.4 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水破坏 ⑴原因分析
①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较大,雨水进入表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导致水破坏。 ②片面强调平整度,忽视压实度,雨水下渗后积聚在沥青层间,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泵吸、冒浆现象。
③沥青混合料不均匀,雨水在一些薄弱点位被快速行驶的车辆轮胎下产生较大动水压力压入表面层,造成松散。
④沥青面层裂缝或半刚性基层裂缝,在雨水作用下,造成基层上部冲刷甚至松散,引发沥青表面层出现水破坏。 ⑵防治措施
①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空隙率,优化骨架密实型级配。
②适当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和摊铺温度,并按要求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度满足要求,增强水密性能。
③完善压实度评价体系,采用马歇尔压实度和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压实度作为双控指标,防止出现离析和不均匀性。
④加强半刚性水泥稳定层基层施工质量控制,优化水泥稳定层材料级配设计,合理控制水泥稳定层强度标准。 3.5 沥青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 ⑴原因分析
①气温骤降和反复的温度变化产生温缩裂缝。
②半刚性基层的干缩和冷缩开裂形成沥青路面反射性裂缝。
③纵向裂缝一般为荷载型裂缝,由路基产生滑移、不均匀沉降和纵向施工缝不规范所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