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不够买”,进一步理解“贵得多”的含义。 4、完成复习第13、14题。
在练习中注意对学生的分层评价。
第14题中,鼓励学生在不重复、不遗漏的情况下找出所有符合题意的三位数,学生进行练习。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 认识分米、毫米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第27~2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认识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第二段,第30~3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学习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观察、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用分米、毫米做单位测量或描叙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有关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2、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人士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根据物体的长度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相应的测量和交流,发展实践能力与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较为清晰的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四、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准确表达一些线段和物体的长度。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课本26-27页例题,27-28页想想做做1-6题。 教学要求: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具准备:
学生尺、明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中国地图
师: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山川河流、城市乡村不计其数,这是我们中国的版图,小朋友,要绘制这样一张的地图,可不是容易的事,必须要怎样?
2、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在精确测量时用到的长度单位。 3、师:小朋友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分别用手势表示一下。
二、活动探究,建立表象 (一)认识毫米 1、请小朋友拿起带来的任何一样东西(橡皮、硬币、电话卡等),先估计它们的厚度够不够1厘米?(先估后量,全班交流。)
设疑:你们所选物体的厚度不足1厘米,那是多少呢?长度几厘米多一点又是多少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说一说:关于毫米,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根据学生的介绍,老师强调: (1)尺上面的一小格是1毫米。
(2)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师: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毫米长不长? 3、体会1毫米的长度
说一说:你觉得我们桌子上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找一找:找出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体,并用尺子量一量。 摸一摸:拿起你找到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体,沿着它们的厚度摸一摸。
比一比:请小朋友想办法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议一议: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厚度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师:相机介绍测量降雨量也是用毫米来表示的。 4、多层训练,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2。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一量它的厚度或者长度是几毫米。
5、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二)认识分米 1、直接引入 师: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个长度单位——分米。在实际生活中,有时物体的长度也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1分米
关于分米你又知道哪些知识呢?(生自由说,师放手让小朋友 上来介绍。)
师相机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并且请大家在尺子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3、体会1分米的长度
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剪下来。告
诉学生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最后用分米卡卡验证一下。
4、教学1米=10分米
现在请小朋友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5、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2)完成“想想做做”4
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三、综合训练、加深印象
1、选一选:出示“想想做做”5。让小朋友独立选择,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2、猜一猜:出示“想想做做”6。先让小朋友自己判断,然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评议,最后用直尺量一量验证谁的判断正确。
四、全课总结、引导评价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简单的单位换算(教科书第29—30页,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