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全册)
(3)轨道量子化假设: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这种现象叫轨道量子化;不同的轨道对应着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做变速运动,却不辐射能量,因此这些状态是稳定的;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2、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氢原子的能级。按能量的大小用图开
E1像的表示出来即能级图。能级公式:En?2(n=1,2,3,……)
n 其中n=1的定态称为基态。n=2以上的定态,称为激发态。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3.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基态和激发态态,叫基态。
基态: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
激发态: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激发态。
(2)原子发光:原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原子从较高的激
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是辐射能量的过程,这个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吸收或辐射的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的两能级之差。
说明:氢原子中只有一个核外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在某个可能轨道上,或者说在某个时间内,由某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可能情况只有一种。可是,通常容器盛有的氢气,总是千千万万个原子在一起,这些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了。但是这些跃迁不外乎是能级图中表示出来的那些情况。4.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玻尔理论虽然把量子理论引入原子领域,提出定态和
跃迁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对多电子原子光谱无法解释,因为玻尔理论仍然以经典理论为基础。如粒子的观念和轨道。量子化条件的引进没有适当的理论解释。
9
5.电子在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电子云
19.1原子核的组成
1.天然放射现象
(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2.射线到底是什么
把放射源放入由铅做成的容器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发现射线如图所示:(投影)
⑴射线分成三束,射线在磁场中发生偏转,是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
是洛伦兹力,说明其中的两束射线是带电粒子。
⑵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射线是正电荷,?射线是负电荷。
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要受电场力作用,可以加一偏转电场,也能判断
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如图,进行总结。
①实验发现:元素具有放射性是由原子核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不管该元素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和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或者升高它的温度,它都具有放射性。
②三种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粒子,能量很高,都来自于原子核内部,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原子核蕴藏有巨大的核能,原子核内也有其复杂的结构。
3.原子核的组成
10
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
⑵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发现原因:如果原子核中只有质子,那么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应等于质子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但实际却是,绝大多数情况是前者的比值大些,卢瑟福猜想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
①质子带正电荷,电荷量与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mp?1.6726231?10?27kg
②中子不带电,mn?1.6749286?10?27kg
②数据显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十分接近,统称为核子,组成原子核。
③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量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那这个倍数就叫做原子核的电荷数。
④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那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
⑤原子核的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⑥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⑦ 符号ZAX表示原子核,X:元素符号;A:核的质量数;Z:核电荷数
例如,氦核可以表示为24He,它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所以电荷数是2质量数是4。
又如,
23892U代表一种铀核,质量数是238,电荷数为92,核内有92个质子、146个中子。
4.同位素
(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互称同位素。
(2)性质: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的分布情况,进而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因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氢有三种同位素:氕(piē)氘(daāo)氚(chuàn)氕(通常所说的氢),氘(也叫重氢),
12314H,1H,1H。氚(也叫超重氢),符号分别是:1碳有两种同位素,符号分别是126C,6C。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 B.A.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
11
C.?粒子不同于氦原子核 D.?射线的贯穿本领比?粒子强 答案: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粒子的性质及电磁波波长的比较等基本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发现X,
?,?射线,经研究知道,X,?射线均为电磁波,只是波长不同。可见光,红外线也是电磁波,波长从
短到长的电磁波波谱要牢记。另外,?射线是电子流,?粒子是氦核。从?,?,?三者的穿透本领而言:?射线最强,?射线最弱,这些知识要牢记。
19.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放出α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核。那这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做α衰变。
衰变方程式遵守的规律:(1)质量数守恒(2)核电荷数守恒
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变成新核-----钍234
这个过程可以用衰变方程式来表示:23892U→23490Th+42He
(进一步解释:守恒就是反应前后相等)α衰变规律:AZX→A-4Z-2Y+42He
钍234核也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β粒子而变成23491Pa(镤),那它进行的是β衰变。
钍234核的衰变方程式:23490Th→23491Pa+0-1e
衰变前后核电荷数、质量数都守恒,新核的质量数不会改变但核电荷数应加1
β衰变规律:AZX→AZ+1Y+0-1e
这里就顺理成章的来解释中子转化的过程。为质子时同时要产生一个电子 10n→11H+0-1e
原子核内虽然没有电子,但核内的的质子和中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核内的中子转化
这个电子从核内释放出来,就形成了β衰变。
可以看出新核少了一个中子,却增加了一个质子,并放出一个电子。通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而产生。γ射线的本质是能量。
2.半衰期 教材上的氡的衰变图的投影:
γ射线是由于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光(能量)辐射,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