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平乐村居
苏教版五年级上
26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南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老师点拨,再现词的意境,从中受到美得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增强热爱古典诗词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件1)
1、师:同学们好,今天贺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南宋爱
1
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请跟我一起写一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2、师:(课件2出示课题)哪个同学来读一读课题?(指一生朗读课题)
3、师:课题中,“乐”在这儿读“yuè”, 词有各种格式,每种格式都有一个名称,比如“水调歌头”。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课件2中演示)朗读时词学牌名和题目之间要停顿一下。 4、师:一起朗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二、 明确学习目标
1、过渡:为了学习这首词,老师列出了这节课咱们要做的事。(课件3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师:请个同学来读一读。(指一生朗读)
2、师:很好,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老师特意准备了几个任务。
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过渡(师):现在请坐端正,准备接受任务了。 (一)读准、读通、读好课文
(课件4出示任务一)
1、师:哪个同学来读一读。<指一生读任务一> 2、师: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计时开始。(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一,师巡视相机点拨)
2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师:时间到,哪个同学来读一读课文。<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重点指导“剥”读“bāo”,表示去掉外皮,如去掉香蕉皮是“剥香蕉”, 那去掉莲蓬的外皮就是“剥莲蓬”。谁来把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
(3)师:“莲蓬”可以读“lián peng”,也可以读“lián péng”你们读两遍试试,看究竟怎么读更好。(学生读,得出结论)读“lián péng”更好些。谁来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 <指1生再读>
(4)师:词分为上片和下片,在朗读时上下片之间的停顿要稍长些,我们可以用喘一口气来停顿。古人吟诵时很有节奏,还会加上动作,
(5)师:哪个同学愿意来把课文朗读一下?(指一生朗读)
(6)师:一起朗读一遍。(课件5出示图配文) (二)理解词意,想象画面
过渡:接下来请坐端正准备接受下一个任务。 (课件6出示任务二)
1、师:谁来大声朗读一遍任务要求?<指一生朗读> 2、师: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计时开始。<学生合作完成任务二,师巡视点拨>
3
3、汇报交流,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交流描写景色的句子(课件7出示课文插图) (1)师:谁来读读你看到的描写景色的句子。<指1生朗读>(课件上用聚光灯圈出相关景)
(2)师:茅檐是什么?(茅草屋)“茅檐低小”就是什么?(一座低矮的茅草屋)
(3)师:门前有一条什么的小溪?(清澈见底、潺潺、哗哗流淌)“青青草”是怎样一种景象,说明什么?<说明草长得很茂盛,青翠欲滴>
(4)师:谁再来读一遍,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想画面。<指1生朗读>
(5)师:用自己的话说说。
(6)这景可真美,咱们一起看图读一遍。<生齐读> 过渡:在这样的景或者说这样的环境中,有些什么人在做什么呢?
交流描写人物及人物活动的句子
师:说说你首先看到了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指1生答>(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用聚光灯圈出) 翁媪
(1)师:“吴音”是什么意思?(春秋时,江西上饶属吴国。所以当地的方言就称为“吴音”。) (2)师:“翁”指什么人?“媪”指什么人?<生: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