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提高小学体育教师语言感染力的方法
的活动,如跳山羊、跳高、攀登等。在这种活动中,有些学生表现出动摇、胆怯等消极意志品质,究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
①防御性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甚至一听到跳高等就紧张。
②类化。如有的学生怕跳高,会影响到跳山羊、跳远,甚至怕单腿跳等与跳高相似的活动。 ③感染。如有的学生怕跳高,其他学生也受其感染,也怕跳高。
当我们知道了学生消极意志品质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以采取措施:教师要讲清动用要领,注意语言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翻松沙坑,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以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们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欢乐。
(三)要教育学生端正体育课学习态度。
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据调查,其中有部分学生可能是受家长的错误指导认为只要学好数学、语文,体育差点问题不大;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危险,怕高怕险,表现出明显的意志薄弱。通过端正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教育,使这些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加锻炼的兴趣。
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如小羽毛球、小排球、小足球等活动,可锻炼、培养学生果断机智,自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
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如队列操作、武术等,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
四、注意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注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在做高难动作时,教师要重视保护,但不要过分“帮助”,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
①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摹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
②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有的学生在做跳山羊时,胸腹撞到山羊上了,以后见到山羊就怕了,甚至认为其它体育项目自己都行,只有山羊过
不去无所谓。这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要放松要求。同时教师要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争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继续做,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条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伤痕”。
五、正确评价小学生的表现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评价。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
向学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用言语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做到:
①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学生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学生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学生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学生的动作完成得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
②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学生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①辅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②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③目光接触。教师可以通过视线来与学生交流友好、亲切或焦虑等情感,告诉学生老师正在关注他们。
六、结论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着的。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
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还要善于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生所表现
的勇敢行为,教师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小学生在教师的监护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4-112。 王启明,董启林.体育教材教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29。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5。
叶澜.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J].教育研究,2001,(9):3。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
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摘自:《考试吧论文频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小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师的个人形象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要从教师形象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在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的语言。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
奋性和学习兴趣,但切忌低级趣味。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的态度。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侮辱谩骂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们。对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组织中的教育时机
1.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无兴趣,教学效果差。除认真备课外,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与学习习惯。
2.调动队伍。在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教育。
3.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用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必须反对对别人的缺点评头论足,说长道短的不良习惯。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1.短跑教学。在起跑教学的前要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一实事求是,在规则上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能起动而绝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2.耐久跑教学。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吃苦。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跳跃障碍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在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可他们就是不敢过箱。在跳跃练习中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还可以把横杆升起不少,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有意
识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4.球类项目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球场上一定要强调全局观点,强调集体力量,强调互相配合,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学生更要热情帮助技术较差的同伴。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动作,不应计较,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与错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培养思想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的未来建设者。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