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图 5-23 箱体以一面两孔定位
② 量大时采用一面两孔作定位基准。大批量生产的主轴箱常以顶面和两定位销孔为精基
准,如图5-23所示。
这种定位方式是加工时箱体口朝下,中间导向支架可固定在夹具上。由于简化了夹具结构,提高了夹具的刚度,同时工件的装卸也比较方便,因而提高了孔系的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这种定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产生了基准不重合误差。为了保证箱体的加工精度,必须提高作为定位基准的箱体顶面和两定位销孔的加工精度。另外,由于箱口朝下,加工时不便于观察各表面的加工情况,因此,不能及时发现毛坯是否有砂眼、气孔等缺陷,而且加工中不便于测量和调刀。所以,用箱体顶面和两定位销孔作精基准加工时,必须采用定径刀具(扩孔钻和绞刀等)。
上述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仅仅是针对类似床头箱而言,许多其它形式的箱体,采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上面所提及的问题也不一定存在。实际生产中,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在各种箱体加工中应用十分广泛。因为这种定位方式很简便地限制了工件6个自由度,定位稳定可靠;在一次安装下,可以加工除定位以外的所有5个面上的孔或平面,也可以作为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大部分工序的定位基准,实现“基准统一”;此外,这种定位方式夹紧方便,工件的夹紧变形小;易于实现自动定位和自动夹紧。因此,在组合机床与自动线上加工箱体时,多采用这种定位方式。
以上分析可知:箱体精基准的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以 3平面为精基准(主要定位基面为装配基面);另一是以一面两孔为精基准。这两种定位方式各有优缺点,实际生产中的选用与生产类型有很大的关系。通常从“基准统一”,中小批生产时,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即一般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大批大量生产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稳定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不过分地强调基准重合问题,一般多用典型的一面两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由此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可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去解决。
第五节 圆柱齿轮加工
一、 齿轮的技术要求
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零件之一,其功用是按规定的速比传递运动和动力。
图5-24 圆柱齿轮的结构形式
1圆柱齿轮的结构特点
齿轮尽管由于它们在机器中的功用不同而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但总是可以把它们划分为齿圈和轮体两个部分。常见的圆柱齿轮有以下几类(图6-15):盘类齿轮、套类齿轮、内齿轮、轴类齿轮、扇形齿轮、齿条(即齿圈半径无限大的圆拄齿轮)。其中盘类齿轮应用最广。
一个圆柱齿轮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齿圈。普通的单齿圈齿轮工艺性好;而双联或三联齿轮 的小齿圈往往会受到台肩的影响,限制了某些加工方法的使用,一般只能采用插齿。如果齿 轮精度要求高,需要剃齿或磨齿时,通常将多齿圈齿轮做成单齿圈齿轮的组合结构。
2圆柱齿轮的精度要求 齿轮本身的制造精度,对整个机器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都有很大影响。根据齿轮的使用条件,对齿轮传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⑴运动精度
要求齿轮能准确地传递运动,传动比恒定,即要求齿轮在一转中,转角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
⑵工作平稳性
要求齿轮传递运动平稳,冲击、振动和噪声要小。这就要求限制齿轮转动时瞬时速比的 变化要小,也就是要限制短周期内的转角误差。
⑶接触精度
齿轮在传递动力时,为了不致因载荷分布不均匀使接触应力过大,引起齿面过早磨损,这就要求齿轮工作时齿面接触要均匀,并保证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符合要求的接触位置。
⑷齿侧间隙
要求齿轮传动时,非工作齿面间留有一定间隙,以储存润滑油,补偿因温度、弹性变形 所引起的尺寸变化和加工、装配时的一些误差。
二、 齿轮的材料、热处理和毛坯
⑴材料的选择
齿轮应按照使用的工作条件选用合适的材料。齿轮材料的选择对齿轮的加工性能和使用 寿命都有直接的影响。
一般齿轮选用中碳钢(如45钢)和低、中碳合金钢,如20Cr、40Cr、20CrMnTi等。
要求较高的重要齿轮可选用38CrMoAlA氮化钢,非传力齿轮也可以用铸铁、夹布胶木或尼龙等材料。
⑵齿轮的热处理
齿轮加工中根据不同的目的,安排两种热处理工序:
1)毛坯热处理:在齿坯加工前后安排预先热处理正火或调质,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锻造及粗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改善材料的可切削性和提高综合力学性能。
2)齿面热处理:齿形加工后,为提高齿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常进行渗碳淬火、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碳氮共渗和渗氮等热处理工序。
(3)齿轮毛坯
齿轮的毛坯形式主要有棒料、锻件和铸件。棒料用于小尺寸、结构简单且对强度要求低 的齿轮。当齿轮要求强度高、耐磨和耐冲击时,多用锻件,直径大于400~600mm的齿轮,常用铸造毛坯。为了减少机械加工量,对大尺寸、低精度齿轮,可以直接铸出轮齿;对于小尺寸、形状复杂的齿轮,可用精密铸造、压力铸造、精密锻造、粉末冶金、热轧和冷挤等新工艺制造出具有轮齿的齿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
三、 齿坯的机械加工
1齿坯加工方案的选择
对于轴齿轮和套筒齿轮的齿坯,其加工过程和一般轴、套基本相似,现主要讨论盘类齿轮齿坯的加工过程。
齿坯的加工工艺方案主要取决于齿轮的轮体结构和生产类型。 ⑴大批大量生产的齿坯加工
大批大量加工中等尺寸齿坯时,青年工人多采用“钻一拉一多刀车”的工艺方案: 1)以毛坯外圆及端面定位进行钻孔或扩孔; 2)拉孔;
3)以孔定位在多刀半自动车床上粗精车外圆、端面、切槽及倒角等。 这种工艺方案由于采用高效机床可以组成流水线或自动线,所以生产效率高。
⑵成批生产的齿坯加工 成批生产齿坯时,常采用“车一拉一车”的工艺方案: 1)以齿坯外圆或轮毅定位,精车外圆、端面和内孔; 2)以端面支承拉孔(或花键孔); 3)以孔定位精车外圆及端面等。
这种方案可由卧式车床或转塔车床及拉床实现。它的特点是加工质量稳定,生产效率较高。当齿坯孔有台阶或端面有槽时,可以充分利用转塔车床上的多刀来进行多工位加工,在转塔车床上一次完成齿坯的加工。
四、 齿形的加工方法
齿形加工是整个齿轮加工的关键。按照加工原理,齿形加工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种。 指状铣刀铣齿、盘形铣刀铣齿、齿轮拉刀拉内齿轮等是成形法加工齿形的例子,而滚齿、剃 齿、插齿等是展成法加工齿形的例子。现介绍几种用展成法加工齿形的加工方法。
1滚齿
⑴滚齿特点
滚齿是齿形加工中生产率较高,应用最广的一种加工方法。而且滚齿加工通用性好,可
加工圆柱齿轮、蜗轮等,亦可加工渐开线齿形、圆弧齿形、摆线齿形等。滚齿既可加工小模 数、小直径齿轮,又可加工大模数、大直径齿轮,加工斜齿也很方便。
滚齿可直接加工9~8级精度齿轮,也可作为7级精度以上齿轮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滚齿可以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因滚齿时齿面是由滚刀的刀齿包络而成,参加切削的刀齿数有限,故齿面的表面粗糙度值较大。为提高加工精度和齿面质量,宜将粗、精滚齿分开。
⑵滚齿加工质量分析
1)影响传动准确性的加工误差分析
影响传动准确性的主要原因是,在加工中滚刀和被加工齿轮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发生 了变化。相对位置的变化(几何偏心)产生齿轮径向误差,它以齿圈径向跳动ΔFr来评定;相对运动的变化(运动偏心)产生齿轮切向误差,它以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来评定。现分别加以讨论:
①齿轮的径向误差。齿轮的径向误差是指滚齿时,由于齿坯的回转轴线与齿轮工作时的回
图5-25 几何偏心引起的径向误差 r一滚齿时的分度圆半径 r一以孔轴心O′ 为旋转中心时,齿圈的分度圆半径 转轴线不重合(出现几何偏心),使所切齿轮的轮齿发生径向位移而引起的齿距累积误差(图6-16)。从图6-32可以看出,O为切齿时的齿坯回转中心,O′为齿坯基准孔的几何中心(即齿轮工作时的回转中心)。滚齿时,齿轮的基圆中心与工作台的回转中心重合于O,这样切出的各齿形相对基圆中心O分布是均匀的(如图中实线圆上的P1=P2),但齿轮工作时是绕基准孔中心O′转动的(假定安装时无偏心),这时各齿形相对分度圆心O′分布不均匀了(如图中双点划线圆上的P1′≠P2′)。显然这种齿距的变化是由于几何偏心使齿廓径向位移引起的,故又称为齿轮的径向误差。
②齿轮的切向误差:齿轮的切向误差是指:滚齿时因滚齿机分齿传动链误差,引起瞬时传动比产生不稳定,使机床工作台不等速旋转,工件回转时快时慢,所切齿轮的轮齿沿切向发生位移所引起的齿距累积误差。如图6-17所示。
由图6-17可以看出,当轮齿出现切向位移时,图中每隔一齿所测公法线的长度是不等的。如2、8齿间的公法线长度明显大于4、6齿间的公法线长度。据此可以看出,通过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可以反映出齿轮齿距累积误差(切向部分),因此在生产中公法线长度变动可以作为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指标之一。
机床工作台的回转误差,主要取决于分齿传动链的传动误差。在分齿传动链的各传动元 件中,影响传动误差的最主要环节是工作台下面的分度蜗轮。分度蜗轮在制造和安装中产生 的齿距累积误差,使工作台回转时发生转角误差,这些误差将直接地复映给齿坯使其产生齿 距累积误差。
影响传动误差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分齿挂轮,分齿挂轮的制造和安装误差,也会以较大的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